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2)

2021-09-03 20:16  军武次位面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古代好像一直都有科举制?但科举最早出现于隋朝,距今约1300多年,相比中国五千年历史,这个时间并不长,即使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算,也差不多在是两千年历史的中间偏前。

为什么科举出现得这么晚呢?这和中国进入“帝国时代”后面临的权力分配问题密切相关。

▲贵族当然能出人才,但也更容易出废物

在秦朝之前的“封建时代”,国家治理依靠世袭贵族,贵族阶层分走了很多利益和资源,中央权力不能直达基层,于统一不利。在秦始皇之后,随着郡县制的实施,贵族逐渐消失了,但又出现了官员如何产生的问题。

官员的本质,是在皇权在地方的代理,既要保证他们有才能,又要有忠诚,这个事还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里,主要施行主观性很强的察举制。由于条件模糊,全靠自觉,很快就弊端百出,既不利于甄选,又不好考核,被各种钻空子,逐渐形成了官僚产生官僚的局面,出现了垄断行政,事实上世袭的士族阶层(比如“四世三公”),既隔断了垂直行政体系,又堵死了下层的上升通道——皇帝不满意,老百姓也不高兴。

直到隋朝,一直被后世差评的隋炀帝首创了科举制,这一情况才得以扭转。

一般认为,科举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从此,几乎所有人都有了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的机会。之后,科举制在唐宋得到继承,成熟于元明清,成为几乎是唯一的选官途径,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