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是他(2)

2024-03-17 10:22     搜狐

随着革命力量的日益集结和壮大,民主革命的发展形势要求,应进一步将“小团”合成“大团”,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于是,众望所归的孙中山便历史地担起了这一使命。1905年7月,他从欧洲赶到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汇集的日本东京,做发动与组织工作。

他向各革命团体中肯地分析了过去分散起义的弱点,强调“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倡导革命者联合起来,“合成大团”,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党,以适应革命总体战略的需要。

于是在各革命团体大多数人士的赞同下,孙中山先生便把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反清团体统一组织起来,于“乙已之秋,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

同盟会的成立,为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开一新纪元”。他所领导的同盟会,不仅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做了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也为它做了思想舆论准备和武装斗争准备。

同盟会一成立,就派它的会员“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传播孙中山“建立民国”的思想,广泛开展活动和斗争。首先是以孙中山的名义发动群众,建立同盟会在各省的分会和支部。于是,“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

据《民主报》后来回忆:仅1906年国内同盟会各地支、分会成立者,月报至数十处。至武昌起义前,粤、桂、湘、鄂、川、滇、黔、苏、浙、赣、闽、鲁、豫、直、皖、晋、陕、奉、吉、黑、新、蒙、甘等23省和地区,都有同盟会的活动和斗争。就是西藏,也有同盟会员的足迹;甚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下的台湾,也有同盟会分会的活动。

同盟会把发展组织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在建立各地分会和支部的同时,还注意建立各种革命小团体。至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在全国19个省建立了像湖北共进分会和文学社那样的革命小团体100多个。这样,不仅充实了同盟会的组织力量,也加强了它同国内各界的社会联系,更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活动和斗争。

同盟会发展组织、发动群众的思想武器就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会员们深入学界,深入新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义”,“闻者皆感动”。

他们联络与改造会党,也是根据孙中山的意图,用同盟会的纲领“去加以整理和指导”,使之纳入正规的民主革命轨道。三合会首领王和顺说,他原先“奋入洪门,奉其宗旨,以反清复明为职”,后来“从孙文先生游,得与闻治国大本”,始知民族主义之不足,“必兼树国民主义”,从而才下决心为实现三民主义纲领而斗争。

故日人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评说,三合、哥老等会党,“其宗旨始不过反清复明,自孙逸仙变化其思想,至易而为近世之革命党”。——这可谓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深入学界、新军和会党,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火种,他领导的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建立组织和发动群众,便为“武昌之成功”积蓄了社会力量,奠定了组织基础。

正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政党,经过长期的力量积蓄,才把国内各省民主革命的涓涓细流汇成全国性的历史洪流,从而激起“武昌首义”的浪花,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这便是历史的真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