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少有将领谋反篡位?是不想,还是不敢?

2024-02-06 10:02     津城沐雨

引言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的名将,比如白起、李牧等等,他们手握兵权,战功赫赫,但最后都受到君王的猜忌,结局悲惨。

后世朝代有不少将领拥兵自重后,谋反篡位,有的还获取成功建立自己的统治,比如隋之杨坚、唐之李渊、宋之赵匡胤。

为什么春秋战国几百年,虽有弑君,却无直接篡位当国君的君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想,还是不敢?

其实,这主要是受当时时代的思想限制,大将直接杀害国君成为国王,既是不想,也是不敢,而且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一起来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少有将领谋反篡位?是不想,还是不敢?

贵族思想的统治

在春秋战国早期和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奴隶社会,周武王伐纣取而代之后,建立了分封制的统治形式,分封的对象是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贵族,周的天下成为贵族统治的天下。

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周公时期建立了大到君臣关系、祭祀、征战,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周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分明,权力划分明确。周礼,也就是贵族统治的社会秩序,经过几百年的周礼约束,礼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贵族思想的统治地位非常牢固,不管是贵族自己,还是贵族以外的平民,都是如此认为。这种思想控制下,将军带领的军队是大王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如果谋反自立的话,会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平民也不会支持。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少有将领谋反篡位?是不想,还是不敢?

贵族思想统治下,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最后仍然是从王室中选拔新的国君,没有直接自己僭越称王的大臣和将领,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贵族思想占统治地位。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