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动物“宇航员”们(4)

2023-12-06 17:22  互联网

2013年2月份,伊朗第二次发射火箭,声称已将太空猴送入太空并安全带回地面。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的画面,发射前一只身穿太空服猴子被绑在椅上,图像显示这只猴子的右眼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红色胎记,还有一圈围绕头部的浅色毛发。但这些明显标记在报道太空舱成功回收、猴子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中的猴子身上却没有:这只被伊朗视为“国民英雄”的猴子的右眼上方没有胎记,而围绕头部的浅色毛发也不见了。

外媒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其一是伊朗根本没有发射火箭;其二是伊朗成功发射并回收了太空舱,但发现原来的猴子已死亡,伊朗羞于承认任务失败便用另一只活猴代替。

如第二种猜测成立,那么这只为航天事业牺牲的猴子比起史上其他牺牲者都不幸,不说青史不留名,连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去了。

选择什么动物?

从失败的经验中,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动物选择、训练上都总结出了自己的准则,以期减少动物宇航员的无谓牺牲。

“小杂种”母狗最合适

俄罗斯在挑选太空狗时,选择的几乎都是“小杂种”狗。第一个原因是太空舱比较狭窄,火箭载重量也小,太空狗的体重不能超过6公斤,身高不能超过35厘米,“小杂种”狗更适合。第二个原因是“小杂种”狗对环境适应力强,更易在太空中生存下来。

相对于公狗,母狗也更合适。公狗耐不住性饥渴,难于管理,优秀的母狗就有机会加入俄罗斯的太空狗队。在这种情况下,母狗莱卡才有机会成为“太空第一生物”。

心理健康比体格更重要

要承受太空中异样的外在环境、难以想象的孤独,太空动物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小狗莱卡正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最后才被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