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创建并加强皇权集中的象征,表现的是秦始皇东巡时卫队。但也有人认为兵马俑象征的是宿卫军,也就是拱卫京城的军队。其中一号坑为右军,以战车和步兵为主,二号坑是左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三号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指挥机关,而未建成的四号坑正是中军。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兵马俑军阵并没有最终完成,全部建成应该有5000兵俑,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是秦代“乘之”八种阵法的最基本方阵,其特点是“薄中而厚方”,外围接敌的军阵兵力多,而中军兵精而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象征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一号坑是由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也称为南军,二号坑则是京师屯兵,又称为北军,而三号坑则象征着宫廷侍卫郎卫。
兵马俑军阵到底是象征着什么,七嘴八舌,各唱各的调,暂时没有定论。不过呢,如果从对秦代的军制研究来看,后两种观点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不管始皇陵的兵马俑到底象征什么,这些兵马俑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每一个都是无价之宝。有人曾说: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我国兵马俑界的大熊猫,这话俏皮,但也不无道理。还有一点,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兵器经过铬化处理,时隔两千多年重见天日,依然锋利如新,说明我国的这一工艺至少领先世界2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