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年:李世民鲜为人知的另一面(2)

2024-03-24 16:02     搜狐历史

而作为大唐帝国的第一战将,曾经为唐帝国讨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的李靖,则在公元635年领军击灭东突厥后,被人诬告“谋反”。

对此,李世民也不问告状是否属实,而是直接将李靖召来痛骂一顿说,前朝(隋朝)也有个名将史万岁曾经大破突厥,然而隋文帝杨坚不仅有功不赏,相反还直接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之上。

然后李世民在未经审判就断定李靖“谋反”有罪的前提下说:“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意思就是说,我不学隋文帝击杀功臣,相反,我对你是有罪不罚、有功却赏。

为大唐立下不世奇功的李靖懂得君王的心意,此后,他“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最终保得了一个善终。

尽管对待大臣们玩弄权术稔熟于心,但在生命中的倒数第六年,太子李承乾的密谋造反案,却给了这位父亲以重重一击。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发动叛乱,失败后李祐本人被赐死,然而在审理齐王叛乱案的过程中,却无意中牵连出了太子李承乾、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的联合谋反案。

尽管自己也是通过血腥政变上台,但当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实被无意中揭露出来时,李世民仍然内心震撼,他随后命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等重臣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审核,在证明太子造反属实后,李世民与群臣商议如何处治太子李承乾,席间没有人敢说话。

最终,通事舍人来济提出一个处理原则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于是,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汉王李元昌被赐死,李承乾则被从太子废为庶人,并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

▲剧照: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是李世民晚年的一大转折点

在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的四子、魏王李泰一度成为太子一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为了全力打压其他竞争对手,李泰开始对包括李治在内的其他皇子威逼恫吓,在获悉李泰的所作所为后,李世民最终痛下决心,决定上演一番苦肉计。

这一年(643年),李世民在散朝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和褚遂良等人,随后,他假装抽出佩刀想要“自杀”,在长孙无忌“夺下”佩刀后,李世民“痛哭”着说,“吾家不幸,我三子一弟(指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祐,弟弟汉王李元昌)所为如此,我活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啊!”

于是,长孙无忌等人“争前扶抱”李世民,并请问李世民究竟有什么想法,这时候,李世民才道出自己的想法说,“我欲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担心自己的想法遭到重臣们反对的李世民解释说,李治虽然在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们中才能最为平庸,但李治心性宽善,立李治为储君,可以保存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性命,否则如果立李泰为储君,则废太子李承乾和李治两人性命“皆不全;(李)治立,则(李)承乾与(李)泰皆无恙矣。”

为了避免自己当年兄弟相戕的悲剧,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呕心沥血,最终决定扶持才能最为平庸的李治登上储君大位,而李治,正是后来的唐高宗。

经历长年的征伐、权术与争斗后,李世民,开始逐渐心生疲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