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于后勤,熬死三军,东线德军后勤究竟有多糟糕?(4)

2024-01-04 17:02     今日头条军事

五、陆军军工生产收缩,严重影响了前线的补充。

德军进攻苏联时,虽然在资源集中的拥有量大大优于苏联,但由于希特勒把赌注押在“闪击战”的成功上,一再下令收缩陆军军工生产,裁减陆军军备,转而加强空军海军的实力,1941年9月又命令陆军总部解散40个步兵师,将裁减下来的人力调至工业方面。1941年下半年同上半年相比,陆军武器生产平均下降了38%左右。

战争的准备和实施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军队作战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希特勒置这个常识于不顾,绝非偶然,主要是他盲目推崇“闪击战”所致,是这个理论虚弱本质的暴露。

败于后勤,熬死三军,东线德军后勤究竟有多糟糕?

以色列历史学家克列威尔德认为:“以辽阔的苏联领土为战场的苏德之战,同时也是一场补给战,德军进攻苏联以失败告终,原因固然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补给的失败。”

隆美尔在非洲吃了败仗以后也有所体会地说:“充足的武器、油料和弹药储备,是军队能坚持紧张战斗的首要条件。事实上,在战斗打响之前,双方的军需官就已经在打仗,并决定着战斗的结局。没有枪炮,最勇敢的士兵也无能为力,没有充足的弹药,则枪炮毫无用处;而在机动作战中,没有运油车的伴随保障,枪炮弹药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保养和维修也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同敌人相等。”

败于后勤,熬死三军,东线德军后勤究竟有多糟糕?

与希特勒单靠“闪击战”取胜而忽视后勤保障的思想相反,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很重视后勤工作。他把后方的巩固性放在经常起作用的5个致胜因素的第一位,用了很大的精力抓战争的经济基础,抓军队后勤的改组和建设。

朱可夫开始不同意苏军后勤组织体制的改革,不赞成建立独立、统一的后勤系统,说后勤改革草案的作者“想让后勤压倒总参”。但通过战争的实践,他改变了这一看法,认为改得好。在战后他写的回忆录和有关文章中也一再强调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的重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