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够使用开放式设计,但又要给喷射气流留出位置,那么只能保留炮塔了,没地方喷射气体?那开个窗口给它不就好了吗。事实上这是英国人想到的第一个设计,他们选择了保留原本的炮塔,接着把炮塔后面的装甲削去一大块,让炮管直接贯通炮塔。而削去的部分不仅给炮管留下通过的空间,还能留有足够的空间给炮管进行仰俯作业。不过,炮塔后方削去一大块装甲,不仅外观难看,更使得坦克的后方安全为了问题。不过英国人很快就想出了解决方法,他们在炮尾处安上了一个钢板作为活门之用,活门随炮管作仰俯时移动,这样就能对暴露在外的战斗室位置提供一定的防御,至少不会受到对方轻武器火力的集中照顾,而且也不会影响到炮管的仰俯功能。
这个设计不仅解决了装车的问题,同时也因为节省了一个设计全新炮塔的需要,这对于战时的生产线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只需要对现有炮塔进行少量改进便可使用,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精明的设计。
但是这时设计人员们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无后坐力炮的反推作用可以抵销一定程度的后坐力。但是其近25千克的炮弹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巨大的,即使它是无后坐力炮的炮弹也不例外。为了推动这巨型炮弹所产生的后坐力想必也是重量级的,因此利用喷射气体排放抵消后座动能的方式并不足以应付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而如果不经过喷射气体抵销的后坐力,则后坐力会直接传导至车内,损毁炮塔座圈机构,使车内人员受伤。
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又想出了另一个方法,他们在装填完炮弹后再装上一包重达24千克的沙包配重,这样一来,在发射的时候炮弹向后排放大量气体,把沙包推离炮塔,喷射气体可以利用推动沙包来消耗后坐力,此举成功的把后坐力减少到车体能承受的程度,使其安装在“丘吉尔”坦克上的目标终于成为可能。
事实上,这个办法也非英国人首创,同样是在苏联人的“恩格斯号”上的305毫米无后坐力炮,虽然这门305毫米无后坐力炮是安装在驱逐舰上,但是相比起300毫米后坐力炮,他需要把炮弹击发至万米以外的地方,所以他的炮弹也是重达几百千克的巨物,而这怪物所产生的后坐力更是难以解决,所以苏联人也使用了和英国人相同的方法去解决巨大后坐力的问题,他们也在安装完炮弹后安装上一个配重用的沙包去抵消后坐力。
挫折
经历了重重难题后,生产原型车的计划也得到落实,最终,第一辆原型车于1944年初产出,被称之为ARDEER AGGIE,这个名称至今没有相应的解释,唯一知道的是ARDEER是苏格兰的一个小城市,而AGGIE可能是苏格兰人的俚语之一,至于为什么新型工程坦克采用这个名称则无从而知。
原型车出厂后,英国人马上对它进行了各种测试和实验,虽然上述方法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似乎那些方法却又带出了更多的问题,令到这个计划最终变成有如“勇士”步兵坦克和“盟约者”巡洋坦克一样的笑话。
首先,在开炮的时候,虽然ARDEER AGGIE工程坦克使用了特殊的方式去减少它的后坐力,但是由于其是密封炮塔的缘故,坦克与炮身之间依然有不少的接触,这导致了依然有不少后坐力传递到了车体中,这使得炮塔及车体因剩余后坐力而产生严重的震荡,在报告中甚至提及有些士兵在开炮的时候接触到车体而导致了严重的骨折及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