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认定中美之间已经爆发新冷战,美媒专栏作家呼吁中国要保持理性克制。中美之间的分歧究竟严重到了何种程度,如何解读中美之间的所谓"新冷战"关系?
据相关媒体人透露,日前有美国智库就中美当下的局势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已经对国际局势构成了不小威胁,必须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就中美当下的关系,近年来有不少声音认为中美之间或将爆发"新冷战",国际社会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屡次表态不希望中美对抗,尤其不赞成美国对华施压。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当下的分歧已经开始影响到国际社会了。
中方一直是极力反对中美对抗的,事实上中方从来没有主动针对美国,中方所采取的措施,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因为美国单方面施压中国,中方不得已展开的反制而已。而美国态度又较为复杂,虽然现在的美国总统拜登坚持对华不是对抗,而是竞争,但是落实到具体措施上,美国对中国所做的事情,已经明显是对抗性质了。日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盛顿某大学的一场演讲当中,也强调要针对中国调整供应链,将美国供应链集中在盟友国家的必要性。这也被相关军事专家指出,是美国首次释放出对华"冷战"的信号。
而在12日,某知名美媒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发表了一篇长文,题为"美国如何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当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中美当下的局势有点像1914年的欧洲,而彼时正是一战前夕。为此,他同时呼吁中美两国要在历史当中汲取教训,他不仅劝说美国反省自身,看清楚自己当下内部的问题,同时也呼吁中国保持理性克制,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和美国针锋相对。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克里斯托夫的说法虽然存在一定不公正之处,比如喊话中国保持理性克制,殊不知中方已经足够克制,单纯是因为美国极为不负责任地对华施压,中方才不得不反制的。但总体而言,克里斯托夫比起美国政坛的政客,还是显得相对理性。
无论是美智库,还是美作家,虽然其看法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内核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认定"中美不能开战"。
"冷战"本质上是美苏争霸,之所以叫冷战,是因为美苏之间有意识地避开正面军事冲突,在代理人战争、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的对抗或者竞争。
而中美当下的情况又和美苏之间的情况不一样,当下只有美国存在称霸全球的意图,而中国不想和美国对抗,也不想称王称霸,中国只是捍卫自身的权利而已。而且中美之间当下虽然有很大分歧,但和美苏时期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分析人士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就冠以"新冷战"的说法,区别于美苏时期的冷战。
但不管性质怎么样,就当下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美国频频挑衅的过火程度,如果不是中国自制力足够强,爆发冲突几乎是无可避免的,而当下有五大问题,最令美国总统拜登头疼。
第一,美国国内问题严峻。无论是政府债务抵达上限、因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全美银行危机以及滞涨来临,都表明当下美国遭遇到了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社会上因种族歧视等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化加剧,使得当下美国局势异常复杂,随时有引发危机的可能。
第二,美国核心竞争力流失。有别于冷战时期,当下美国大量核心竞争力已经严重流失,比如制造业,当下的美国虽然依旧强大,但恐怕已经不支持其和体量接近的国家对抗,因为当下的美国已经几乎沦为一个华而不实的空架子,通过美国近年来为打压中国而损失惨重就能体现出这一点。
第三,美国政府内斗严重。美国政府不仅天天想着针对中俄,内部斗争也是时刻不停,前总统特朗普遭调查,国会方面也开始对拜登家族的金融问题展开调查,美国内部斗争已经不仅限于政策对立,更进入一种不死不休的复杂局面,这加剧了美国整体分裂的可能。
第四,美国政府不受信任感加剧。美国政府的持续内斗,加上有能力者太少,美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能够让全美民众信服的领导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是就任时被寄予厚望,很快又遭到民众的唾弃。
第五,美国在国际上也越来越不受欢迎。当下的美国,在国际上也越来越不受到认可,以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代表,欧洲越来越多声音认为应当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后院的巴西正积极和中国修复关系。还有沙特阿拉伯等国,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都在吹响"反美号角"。
这五大问题,最令拜登头疼,令拜登的野心根本无处施展,更重要的是,美国一边对中国做着可能擦枪走火的事情,另一边又因为这些问题,导致美国很有可能被中国彻底打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美方高官频频试图和中方对话,求打造"护栏"了,因为担心中方的反击,让美方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