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2026年起):慢牛加速与长牛确认期
若基本面复苏与政策协同深化,A股可能进入中国版慢牛主升浪:经济转型红利(硬科技出海、国产替代)、企业盈利中枢抬升、增量资金入市规模质变形成合力,推动指数突破3800点传统阻力区间,市场重心转向ROE持续改善的核心资产。
三、风险对冲与配置启示:如何驾驭慢牛节奏
1. 警惕三大扰动因素
外部不确定性:中美博弈(关税展期谈判节点)、美债利率波动传导冲击情绪 ;
流动性短期波动:政府债供给放量或制约宽松环境,需关注融资余额与两融占比健康阈值;
业绩证伪风险:中报后景气赛道需验证持续性,避免题材退潮陷阱。
2. 核心配置逻辑
赛道选择:聚焦五大边际改善主线--AI国产算力链(硬件/应用)、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材料、创新药出海、反内卷供给出清(钢铁/玻璃/化工) ;
风格策略:小盘成长科技与高股息红利哑铃平衡,科创50/中证1000指数ETF捕捉β收益,龙头白马质量组合构建α安全垫;
择时原则:淡化指数点位,重视盈利与景气线索,在政策催化事件(如十五五规划细则、AI商业化突破)窗口期加仓核心赛道。
结语:慢牛时代的投资范式革命
当券商集体摒弃"疯牛幻想",转向"慢牛长牛"叙事时,预示着A股投资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从博弈政策脉冲转向深耕企业盈利与产业趋势;从追逐短期热点转向构建"质量+科技"双支柱组合;从焦虑指数涨跌转向享受结构性机会红利。正如兴业证券张启尧强调:把A股放到中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方能理解慢牛格局的必然性 。
结构性慢牛并非直线上行,途中必伴震荡分歧,但政策托底根基牢固、盈利修复动能持续、增量资金入市趋势不可逆,三者共振将推动A股在2025年及未来走出一轮健康可持续的长牛行情。对于投资者而言,坐稳主线、淡化波动、与时间为友,才是把握慢牛时代财富机遇的终极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