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联合国将要"搬家"的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不过经联合国秘书长证实,总部并不会整体搬迁,而是通过分散职能的方式优化布局,虽然具体名单尚未公布,但按照设想,分散职能后的机构将选定在发展中国家,只是其中似乎并没有中国的身影,那么,联合国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方案"?未来又是否能成为现实呢?
联合国的"分散职能方案
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最具代表性、且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截止到2025年成员国共计193个,均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还有梵蒂冈和巴勒斯坦两个观察员国。另外还包括世贸、世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43个机构组织。中美俄英法则为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对涉及维护和平与安全、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有着重要责任。
而联合国的总部则位于美国纽约,另还在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设有办事处。其中总部具体位置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区东侧,西侧边界为第一大道,北侧是东48街,向东则可俯瞰东河,总占地面积18英亩,建设造价达到了65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总部所在土地属于联合国,而并非美国。
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联合国"搬家"的风波,起因在于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会费国,占比高达22%,但却成了"老赖",截止到今年1月,已经拖欠了高达15亿美元的会费,如果算上维和部队费用、国际法庭费用等,累计已经达到了28亿美元,相当于联合国一年常规预算的75%,这一情况已经造成了资金流动性危机,据联合国5月19日发布消息称,联合国面临约24亿美元的经常预算会费缺口,以及27亿美元的维和预算缺口,因资金短缺,联合国被迫削减开支,冻结招聘,暂停部分服务,严重甚至会影响全球运作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虽然并未点名,但很多人普遍认为是因为美国。
再加上联合国目前现有106个直属机构,其中32个都在美国纽约,造成了非常明显的"曼哈顿官僚孤岛"效应。
在这一背景下,为优化联合国配置,消除危险隐患,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一个"分散职能方案",也就是将联合国的部分核心业务从纽约搬出来,分散在世界其他国家,一方面能够削弱美国对核心业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接受分散职能的国家,辐射亚欧非拉美等更多地区。 不过巧妙的是,这一方案并没有将总部搬离纽约的意思,侧面也稳定了美国。
只是目前这一方案并未具体落实,按照设想,分散职能后的机构将设置在多个发达国家,像今年8月3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区域中心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正式成立,未来将重点辐射中亚,成为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很多人奇怪为何不选中国?实际上,中国虽为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每年缴纳的会费达到了4.8亿美元,占联合国总会费的15%以上,但中国同样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在协调上需要更慎重,加上中美博弈愈发明显,即便能够实施这一分散职能方案,将中国纳入计划之内仍面临着一定挑战。
"分散职能方案"将面临哪些挑战
要想将部分职能机构搬出纽约,落地其他国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但如今的联合国本就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这笔资金从何而来是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再就是美国不可能轻易放手联合国将重要职能分散,削弱自己手中的权利,因此,如果这一计划实施,很可能面临多重施压和阻挠。
另外,对于联合国来说,分散职能也可能导致"机构割据",协调机制面临碎片化危机,比如在肯尼亚的灾害协调中心和在瑞士日内瓦的 UNEP 在气候灾害应对中就出现了职责重叠问题,在相关事务的协商解决上,可能会面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再就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仍面临着内部局势不稳,外部地缘关系复杂等问题,在此情况下设立机构,安全风险将激增。
总之,这一"分散职能方案"虽然表面上是因财政危机引发的结构性改革,但实际上也是从 "霸权稳定论" 向 "多极共治" 转型的缩影,21世纪全球治理秩序正在一步步重塑,这也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