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超过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成为全球第十大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这是该指数发布以来,中国内地首次跻身前十。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已发布至18版,覆盖全球近140个经济体,评估标准包括研发投入、风险投资交易、高技术产品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78个指标。据悉,GII是WIPO、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评价经济体创新能力方面最为全面、科学、权威的报告之一。
从最新的指数排名来看,瑞士自2011年以来稳居全球第一,瑞典和美国紧追其后分列第二、三名,韩国、新加坡、英国、芬兰、荷兰、丹麦、中国内地依次排在第四至第十位。
其中,中国内地今年首次跻身前十,去年排名第九的德国则跌至第11位。报告指出,中国内地不仅继续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还在研发投入、高技术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展现出持续的强劲势头。
2021年至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变动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报告称,随着中国内地加速缩小在私营部门融资方面的差距,中国内地有望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经济体。英国路透社指出,在被普遍视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与产业技术的重要指标--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内地2024年贡献了约1/4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今年继续稳居全球首位。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合计占总申请量的40%,且申请量均出现小幅下降。
在全球范围内,一批中等收入经济体也在创新指数排名榜上加速攀升,比如印度(第38位)、土耳其(第43位)、越南(第44位)、菲律宾(第50位)、印度尼西亚(第55位)和摩洛哥(第57位)等。其中印度和越南已连续多年在创新表现上"跑赢预期"。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有多个经济体表现突出,如南非(第61位)、塞内加尔(第89位)和卢旺达(第104位)。
不过,《全球创新指数》16日也在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全球创新前景因投资下降而面临着挑战。全球研发投入增长率从去年的2.9%放缓至2.3%,这是自201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研发支出实际增幅下降至1%,远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4.6%。在人工智能(AI)、软件和制药等领域,企业研发预算有所增加,但汽车、消费品等制造业企业则因营收下滑而缩减投入。
WIPO总干事邓鸿森表示:"虽然我们在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上看到积极迹象,但全球创新引擎并未全速运转。研发增长放缓、风投活动下降提醒我们,创新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报告还特别强调,东亚与东南亚2025年仍是全球创新的核心动力区,有6个经济体排在全球前25位。韩国和新加坡在企业研发、教育与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内地贡献了全球强有力且持续的研发投入、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并且拥有全球前100大创新集群中的24个,显示出强大的创新集聚效应。
9月1日,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志成在发布活动上致辞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彰显了中国的创新活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此次选择在中国香港特区发布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在全球的代表性,也证明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迅速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