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血糖的“杀手”?医生苦劝:不想血糖飙升,最好少喝4种茶

2025-10-20 14:35  头条

王先生今年58岁,是一位退休教师。平时最喜欢的事,就是早晚泡上一壶茶,一边看报纸一边慢慢品。

可前不久体检时,他的空腹血糖居然飙到了7.2 mmol/L,医生提醒他已经接近糖尿病的门槛。

"我饮食清淡、没吃甜食,怎么血糖还高?"王先生满脸疑惑。

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他每天至少喝4大杯浓茶,尤其饭后必喝一杯乌龙或普洱。医生摇了摇头说:"您喝茶的方式出了问题。"

一、喝茶虽好,但方式错了,就是在"养病"

中国人爱喝茶,几乎家家有茶具。但很多人不知道,茶喝不对,同样会伤身,甚至影响血糖控制。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有超1.4亿糖尿病患者,且每年还在快速增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饮食干预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措施,而饮茶习惯也应纳入管理范围。

医生提醒:4种茶,升糖风险更高,尤其糖尿病前期人群,要格外谨慎。

二、这4种茶,血糖不稳的人最好少喝

1.奶茶:糖分和脂肪的"双重打击"

市面上的奶茶,几乎都加入大量蔗糖、奶精、植脂末,不仅升血糖,还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

就连"无糖奶茶"也暗藏陷阱。有研究发现,部分所谓的"无糖"奶茶,仍含有隐形糖分或代糖,同样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血糖。

专家建议:血糖偏高的人,最好杜绝所有形式的奶茶。

2.浓茶:干扰血糖药物吸收

很多人喜欢泡"又黑又浓"的茶,但浓茶中咖啡因、茶多酚含量较高,会刺激中枢神经,使血糖波动加剧。

此外,浓茶还会影响降糖药的吸收。例如二甲双胍,在浓茶影响下,吸收效率可能下降,效果打折。

医生提醒:血糖不稳者,饮茶应清淡,不宜长时间浸泡或反复冲泡。

3.果味茶:名为"茶",实为"糖水"

商超售卖的各种"水果茶""柠檬茶",外包装写着0糖、0脂,但其实很多添加了果葡糖浆、浓缩果汁、香精。

这些成分进入体内后,会迅速被吸收,引起血糖短时间内快速上升。

别被"健康"二字骗了,真正健康的茶,必须无糖、无添加、纯茶叶。

4.发酵茶:普洱、黑茶不要饭后立刻喝

普洱、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有一定调脂作用。但饭后立刻喝,会影响食物中淀粉的分解与吸收,导致血糖先低后高,波动更剧烈。

而且这类茶多偏温热,易刺激胃酸分泌,对胃不好的人群也不适宜空腹饮用。

建议:喝这类茶应选择两餐之间,避免餐后立即饮用。

三、茶到底能不能喝?医生给出科学喝法

不是不能喝,而是要"喝对"!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糖尿病人群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其中适量饮用无糖淡茶是可取的。

医生总结出一套"3不2宜"原则,帮助血糖人群健康饮茶:

不喝奶茶

不喝浓茶

不空腹饮茶

宜选择绿茶、白茶(茶多酚含量适中,有助稳定血糖)

宜饭后1小时饮用(避免对消化吸收造成干扰)

此外,糖尿病人需留意茶水中咖啡因含量,每天摄入不宜超过200毫克。

四、研究证实:合理喝茶,有助控糖

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显示,每天适量饮用绿茶,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约17%。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也发现,绿茶中天然的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但专家强调:"这些效果建立在正确饮茶习惯的基础上,一旦用错方式,反而适得其反。"

五、别让"养生茶"变成"伤身茶"

王先生听了医生建议后,立刻调整了喝茶方式。他把奶茶换成了清淡绿茶,控制饮用时间和浓度,3个月后复查,血糖稳定在6.3 mmol/L,医生说他的糖调节功能已有明显改善。

喝茶本是养生,但前提是喝得对。血糖不稳人群,别再迷信"茶能降糖"的说法了。真正的健康,不是靠一杯茶,而是靠科学饮食与规律生活共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