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只要再输一次,中国将会完胜美国,但日韩一点也高兴不起来(2)

2025-09-09 18:12  头条

更坑的是协议里藏着的"陷阱"。日本签的协议要求,投资得用"无追索权贷款"的形式,意思就是哪怕项目亏得底朝天,日本也别想把钱要回来。而且还得强制买美国设备,比如阿拉斯加LNG项目的核心部件,必须从美国企业手里买。

9月7日,石破茂就因为这份协议引发的国内争议辞了职,日本NHK报道说,民众对"美国拿好处、日本担风险"的协议满是不满。

韩国的遭遇更讽刺,9月4日,距离他们履行投资承诺还不到两个月,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ICE)就突袭了乔治亚州的韩国工厂,以"签证过期"为由拘留了超300名韩国工人。

韩联社9月6日的评论满是愤怒,说美国一边拿着韩国的投资,一边用执法羞辱韩国,把"盟友关系"的虚伪扒得一干二净。更关键的是,要是关税优惠因为法律失效恢复到25%,韩国已经投进去的钱,不仅拿不到预期收益,还可能因为成本上升亏得更多。

跟日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中国的优势从来不是靠抢靠争,而是守着贸易规则不松劲。这些年面对美国关税,中国一直按WTO规则来,2022年WTO就裁定中国可以对6.45亿美元美国商品征税,这跟这次美国国内法院否定特朗普关税的逻辑是一样的--都认"规则合法"这个理。

说到底这场由司法裁决掀起的风波是重新定义了"贸易竞争到底比什么"。以前美国想靠强权和关税威胁说了算,可这次判决证明,没合法性支撑的政策早晚会塌。

日韩盯着美国的"短期优惠",没看清法律风险,最后成了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垫脚石;而中国守着规则、保持政策稳定,反而在乱局里抓住了机会。

往后看,要是美国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国可能会收窄单边关税政策,改成更隐蔽的行业限制;日韩大概率会找美国重新谈协议,想少亏点。

中国则有机会在多边贸易里拿到更多话语权。但不管怎么变,这场风波都讲了个明白理:国际贸易竞争,比的从不是"谁的关税更狠",而是"谁的规则站得住脚"。

特朗普会输,是因为他的政策本身就违法;中国能赢,是因为守规则得到了自然回报;日韩高兴不起来,是因为没看清风险、盲目跟从吃了亏--这或许,就是当前国际经贸格局里最该琢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