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0月9日证实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已经恢复对华出口,自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暂停所有美元结算澳矿进口以来,澳方终于用"30%人民币结算"的代价换来了重返中国市场的利好。
粗钢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的我国,自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位置。凭借超高的铁矿石品位,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等铁矿石巨头拿下我国铁矿石将近50%的订单。
那么,中矿集团为什么要和必和必拓撕破脸,澳方又为何会答应我国的条件呢?
一、"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
产能过剩的压力已经让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6个月保持同比负增长趋势,包括螺纹钢、热轧卷板在内的钢材价格连续下跌三四年。中矿集团为了保障我国钢铁产业的生存发展,要求必和必拓下调2026年中澳铁矿石协议价完全合理。
然而,澳方非但不同意降价让利,反而还要涨价15%,理由是他们认为俄乌冲突、美联储降息等因素,会刺激2026年"普氏指数"大幅上涨。
2009年我国破获胡士泰等四名力拓员工商业间谍案之后,自知理亏的澳方同意将之前完全由谈判协商确定的铁矿石协议价,改成参考多种铁矿石现货交易编制而成的"普氏指数"。
这种看似更加公平的定价方式,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西方金融强国可以直接影响"普氏指数"。就拿业内常用的"62%铁矿石指数"来说,10月17日该指数报收105.3点,相比年初上涨超过4%。如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几句"鸽派"言论的话,"普氏指数"完全可能一飞冲天。
如今特朗普已经将钢铁关税上调至50%,加拿大、欧盟等西方经济体也在加大力度限制钢铁进口,这对供应全球钢铁市场23.4%订单的中国钢铁产业来说绝对是重大考验。就算我们因为暂时停购澳矿付出一些代价,也必须给澳方立下"新规矩"。
知情人士爆料称,必和必拓不仅承诺从10月份开始的铁矿石订单接受30%人民币结算呢,他们还同意在2026年探讨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的可能性。垄断中国铁矿石市场20多年的澳矿巨头,第一次作出如此重大的让步。
二、妥协的收获
截至8月底,人民币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中的贸易结算占比还不到3%,就算加上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的部分,也很难和美元、欧元等全球主要货币相比。
必和必拓并没有任何中国股东的投资,他们为什么要体谅我国钢铁产业的难处,作出"30%人民币结算"的重大妥协呢?
首先,守住中国市场的"蛋糕"是必和必拓最大的收获。钢铁"去产能"已经让我国前三季度铁矿石进口量减少55.7万吨,等到今年底西芒杜高品位铁矿正式投产以后,中国钢企很可能大幅减少对澳矿的依赖。如果必和必拓坚决拒收人民币,他的竞争对手力拓很可能抢走中国市场的"蛋糕"。
其次,参与"东升西落"的全球资本市场潮流也是必和必拓的收获。特朗普的极端政策迫使国际资本远离美国风险,中国股市已经在"东升西落"的刺激下突破总市值100万亿元关口。虽然人民币有着非常严格的资本管制限制,但是必和必拓完全可以用收到的人民币货款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最后,深化中澳经贸关系也是人民币结算澳矿的利好。今年7月12日至7月18日来华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中方达成了旅游、矿产、牛肉等多项双边合作框架。面临关税战重压的澳大利亚经济,迫切需要深化与我国的经贸关系,接受人民币结算铁矿石对澳方其他商品抢占中国市场是重大利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这次必和必拓接受30%人民币结算的成功经验,我国就可以探索更多进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协议。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全世界都用中国钱"绝对是中国崛起最值得奋斗的目标。不过光靠订单规模的优势显然很难让所有经济体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必须进行一系列符合多边共赢利益的改革。
第一,完全可兑换。现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都存在非常严格的兑换限制,比如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朋友就经常需要借别人的外汇兑换额度。澳方之所以长期坚持美元结算铁矿石贸易,就是看中了美元可以不限用途、不限额度自由兑换的优势。
第二,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原本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然而经过11年发展这项新技术还停留在26个试点地区的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损害既得利益就止步不前,至少应该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层面统一推行数字人民币结算。
第三,扩大金融开放。我们一边担心外资冲击中国金融安全,一边又想让各大经济体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比如,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额还不到4.3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总额的比例仅为2.3%,相比海外投资占比超过30%的美债开放水平明显不足。
现在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结算以后,通常会直接到我国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买入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这对我国稳定人民币汇率非常不利。只有让中国金融市场接入全球资本,才能稳定海外人民币的长期流通。
结语
中矿集团只用一招拒绝采购就迫使必和必拓答应"30%人民币结算",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具备超强的铁矿石贸易议价权。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光靠谈判施压,只有通过改革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占比,才能让各国打心底接受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