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也是就坡下驴,顺着中方递的台阶,将最后这一部分关税,该降的降、该取消的取消,以免进一步加剧自身通胀压力。
从这里来看,中美本轮"关税战",差不多已经接近尾声了。
从最开始取消91%的关税、再到后来暂停24%的反制关税,如今最后20%的芬太尼关税,美方也准备降落。
说明特朗普也认识到了,加税这招儿,对中国来说不管用,不仅拿捏不住中方,反而还让自己下不来台,纯属得不偿失。
只要美方能够纠错,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中美之间就还是有继续做生意的可能,毕竟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方一贯对美方强调"合则两利"。

中美关系
过去几个月里,中方对美精准反制,再加上拒购美国大豆,已经让特朗普吃到苦头了,如今传来了恢复采购的消息,也是对美方诚意的一次检验--
美方若是一意孤行,只会自讨苦处;若务实合作,则可以互利共赢!
而对于我们来说,中方此次恢复采购美豆,本质是商业利益的理性选择。
9月中旬后,新季美豆收割接近尾声,其FOB价格因库存压力低于巴西大豆,国内油厂出于利润考虑重启采购,完全是自发性商业行为。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构建起多元化供应体系,即便没有美豆也能保障供应。
来自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补充供应,更让我们在采购阶段,拥有充分主动权。
这种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的布局,正是对美国贸易政策反复无常的最好回应。

停靠在港口的大豆运输船
最后,透过这场大豆博弈,其实可以看到全球贸易格局的变迁。
美国曾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垄断全球大豆贸易,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打破了这种平衡。
中国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进口来源的 "去美国化",从依赖单一供应国到构建多元网络,不仅保障了自身粮食安全,更重塑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规则。
而美国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失去了全球最大买家的信任、更是让百万豆农承受了"关税战"的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