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正确的:此战打出了蜀汉的浪漫和骨气,不打蜀汉就亡了(2)

2025-08-31 17:02  搜狐

更重要的是,刘备出兵伐吴的背后,恰恰是为了防止曹孙联手压迫蜀汉。此时,孙权已经完全向曹魏屈服,刘备如果不主动出击,必然面临曹孙两方夹击的困境。而刘备的反击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蜀汉的利益,更是为了考验曹丕与孙权之间的关系稳固性。在这一场军事行动中,刘备利用孙权对曹丕的不信任,打破了原有的盟约,使得孙权在曹魏面前显得不再那么稳固,迫使曹丕与孙权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在刘备逝世后,曹魏依旧没能完全占据吴国,蜀汉的生存空间被保留了下来。

然而,失败的夷陵之战并未让刘备的决策完全失去意义。虽然刘备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的行动迫使孙权再次求和,恢复了与吴国的盟约,并防止了吴魏两家联合进攻。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战役也让后人看到了刘备不屈不挠的血性。对于蜀汉的将士来说,刘备的决心和英勇是一种鼓舞,他们看到自己的主公宁愿为了复仇而舍命,也不会为了权力而屈服。正是这种精神,让刘备成为了众多文臣武将心中的英雄。

同样,刘备伐吴的决定也具有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如果他选择默不作声,对关羽死去、荆州丢失的屈辱无动于衷,那么他不仅会失去蜀汉将士的信任,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将因此改变。而正因为刘备敢于为自己和关羽复仇,他赢得了蜀汉人民的忠诚与尊敬,成为了他们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主公。

这场战争的结局无疑是悲剧性的,但在整个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所做的选择依然值得尊重。历史的评价往往不会仅以成败来定夺,刘备的伐吴之举,既是对内外威胁的回应,也是一场他与曹孙权力博弈中的勇敢尝试。即使最终失败,这份决心与气节,也足以为他赢得了后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