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竟是骗子!高校通报:已报案!

2025-11-21 10:57  头条

号称发表 170 多篇 SCI 的学校首席科学家,竟被扒出只有高中学历,从头到尾的履历都是造假的!

这波操作直接把学术圈的 "遮羞布" 撕得稀碎,网友看完直呼 "现实比电视剧离谱 100 倍"!

11 月 17 日,现代快报的一则报道炸翻全网: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某,因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最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学生们 -- 研究做到一半,突然发现导师失联了,项目停摆、论文指导中断,直到学校通报才知道真相,好好的求学路差点被这场骗局耽误。

靠 PS 拼履历、借同名蹭荣誉,这波 "移花接木" 的套路,简直把学术圈当成了 "造假舞台"!

咱们先扒一扒郭某那份 "唬住所有人" 的简历,看看里面藏了多少漏洞。

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不少为他 "背书" 的宣传稿:2025 年 5 月中国网报道,他是学校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A 类创新人才,还顶着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的头衔,甚至刚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9 月中国经济网又添新料,说他是何梁何利奖有效被提名人,还入选了江苏省 "333 工程" 首席科学家。

不明真相的人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位 "学术大牛",可较真的记者一查,发现全是 "空中楼阁"!

咱们逐一拆穿这些谎言,每一条都让人跌破眼镜:

第一,所谓 "1994 年陕西省高考状元,考入西安交大材料专业"。记者翻遍当年高考档案,发现西安中学的楚怀湘才是当年理科状元,人家考的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现在在上海工作,和郭某没有任何交集;

第二,"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 的头衔。三一集团内部人士核实后表示,公司确实有个同名的人,但既不是工程师,更不是什么大学博导,纯属 "名字撞车";

第三,"发表 170 多篇 SCI,提出'郭氏模型'登 Nature Materials"。记者以 "纳米孪晶" 为关键词,检索了 2006 到 2023 年该期刊的所有论文,27 篇相关文章里,连个姓郭的作者都没有,所谓 "理论""模型" 全是凭空捏造;

第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得主"。2016 年一等奖和 2013 年二等奖的获奖名单里,确实有同名者,但获奖单位分别是盛瑞传动、吴忠仪表等企业,和郭某的研究方向八竿子打不着,而且获奖的 "郭某" 至今仍在原单位任职,而江苏科技大学的郭某 2023 年才回国,根本对不上;

第五,"德国洪堡青年学者"。懂行的人都知道,德国洪堡基金会只有 "洪堡学者" 这一荣誉称号,压根没有 "青年学者" 的说法,这纯粹是郭某自己编的头衔,再配上 PS 的假证书,就敢堂而皇之写进简历。

靠着 "同名蹭热度 + PS 造证书",郭某硬是把自己包装成了 "顶尖学者",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11 月 18 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终于给了公众一个说法:

2025 年 9 月,学校收到郭某学术不端的举报后,立刻启动调查,最终认定他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经解除聘用协议,还妥善安排了他团队的师生。同时,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通报里还提到,学校深刻认识到引进人才时 "材料审核把关不严" 的问题,会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事件。

而早在 11 月 17 日,现代快报就已核实,郭某确实被警方带走,学校工作人员回应称其已离职,学生们都安排了新导师,不会影响学业。

这场 "学术造假闹剧",不仅戳破了郭某的 "伪学霸" 面具,更给高校人才引进敲响了警钟:学术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人才审核更不能走过场。

网友们纷纷留言:"高中学历敢冒充首席科学家,胆子也太大了""希望严查到底,还学术圈一片净土""心疼那些被耽误的学生,幸好学校及时补救"。

学术诚信是底线,任何靠造假投机取巧的人,终究会被揭穿,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