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此行收获很大,中方在稀土问题上做出承诺

2025-11-21 11: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11月20日,德国财长兼副总理、社民党主席拉尔斯·克林拜尔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结束。

据彭博社和法新社消息,当天,刚刚落地新加坡的克林拜尔告诉记者,他从中方获得了维持关键原材料供应的承诺,称这是此次中国之行取得的最大成就。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方在稀土和关键原材料问题上作出了明确承诺,确保可靠的获取渠道和供应链,中方对此表示支持,"克林拜尔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开做出的承诺,我们将提醒中方履行。"

克林拜尔在华期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根据联合声明,中德双方达成27项共识,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财金领域合作、共同完善国际经济治理等。

他说,这传达了"德中合作的明确信号"。"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目标,效果很好。我相信我能够为确保德中关系的良好做出贡献。"

克林拜尔还透露,中方还同意考虑放宽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华金融市场的准入。他说:"随行的德国企业提出了一些想法,表示希望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存在,中方也承诺将考虑所有这些问题。"

据报道,克林拜尔访问北京和上海后,在新加坡停留,与总理黄循财等官员会面。他表示,新加坡"面临相似挑战",希望与德国合作,多元化供应链,摆脱现有依赖,并寻求与德国的密切联系。  

克林拜尔结束为期四天德访华行程 社交媒体

克林拜尔是德国总理默茨领导的内阁中首个访华的部长。这也是他本人的第八次中国之行。据悉,此次访华代表团中,包括德国联邦银行行长,以及来自多家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代表。

据德媒报道,克林拜尔身负重任,一是因为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不久前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引发德国社会忧虑;二是德国总理默茨计划不久后访问中国。他临行前多次强调,他此行旨在加强对华商业联系,寻求关键原材料供应,缓解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德国企业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担忧。

此外,克林拜尔此前还提到了乌克兰问题,并重复"中国至关重要""中方应向俄罗斯施压"等陈词滥调。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他有关呼吁未获成功。

彭博社提到,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生产国,2024年占全球产量的近70%。

报道称,德国是中国稀土磁铁出口的最大单一买家。此前瓦德富尔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引起广泛忧虑。此时正值中欧贸易关系因稀土、安世半导体等事件紧张加剧之际,德国社会担忧该国经济进一步受损。德国经济已面临第三年的收缩。

彭博社制图

近年来,德国以及其他欧盟成员国不断鼓吹对华所谓"降风险"和"降低对华依赖"。

早在2023年7月,德国时任政府公布了一份所谓"中国战略",意在敦促对华"降风险"和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在具体措施或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上含糊其词。默茨政府近来同样对华动作不断。

然而,德国企业界并不认同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纷纷发声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去年4月,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称,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且"明显的结构性去风险趋势并未显现"。报告发现,2023年,中国仍是德国最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在化工、计算机和太阳能电池等关键产品类别,德国仍"高度或严重依赖中国"(即对华具有高度进口依赖性,从中国进口份额至少为50%)。

当地时间11月19日,德国政府公布最新进出口贸易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德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增长0.6%,达1859亿欧元(约合1.52万亿元人民币);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下降3.9%,至1847亿欧元。中国超越美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中国重新夺回德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置,此发展"反映了美国关税对德国对美出口的负面影响"。根据今年7月达成的贸易协议,欧盟对美出口面临15%的基准关税,远高于特朗普重返白宫前。这对已陷入困境的德国经济构成重负。

布热斯基指出,这一消息还反映了德国试图松动与中国的深层经济联系所面临的挑战。他说:"德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对来自中国的稀土、半导体等原材料的持续依赖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