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切断对华供应,全面反华?中方接下战帖,第一击就让欧洲慌了

2025-11-06 17:11  头条

不光强抢,还要卡脖,荷兰这是要在反华的路上走到黑吗?中国的反制措施到底能不能让荷兰害怕?

最近,安世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商务部发布声明,说因为安世事件所导致的全球半导体产供链混乱,荷兰应该承担全部责任。这则声明被很多家外媒转载,在它们口中,这是中国对荷兰的抨击。但说实话,我们只是在陈述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而已。

那么,为什么说责任全都是荷兰的呢?先回顾事情来龙去脉,之前,荷兰政府为了"政治正确",也眼馋安世的利润,强行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把中国母公司持有的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甚至把中国籍CEO都给解雇了,换上了自己人,用国际舆论的话说,这就是"海盗式掠夺"。当时中国就已经对荷兰表示了不满和抗议,可荷兰方面不仅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单方面切断了对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荷兰这一招,明摆着是要在汽车芯片领域卡中国的脖子,是要全面反华的节奏。

面对这种无理行为,我商务部接下战帖,发出了这份声明。那么这份声明背后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首先来看对荷兰的直接冲击。中国现在是禁止了安世中国工厂出口特定芯片组件,全球汽车产业链应声出现断裂风险。更关键的是,中国之前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规定只要包含中国稀土的产品,必须获得许可证才能出口。这一下直接打中了荷兰的软肋,他们引以为傲的ASML光刻机,光学系统高度依赖中国稀土,每台机器需使用超过10公斤稀土磁体,而目前,ASML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它8周的生产需求。

不过,这场博弈的影响远不止于荷兰,整个欧洲都因此陷入了恐慌。安世东莞工厂每年生产超过500亿颗芯片,占全球成熟制程功率器件供应量的20%,它的停产将直接导致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停工、宝马慕尼黑基地库存告急。欧洲方面的数据显示,如果这场危机持续下去的话,那么欧洲汽车业遭受的损失,可能会超过200亿欧元。

不过,咱们中国做事向来有担当,在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出口豁免通道,给受影响的欧洲企业提供了缓冲空间。这种坚定与灵活并重的态度,也让欧洲企业界看清了是非曲直。德国《商报》就直言,荷兰的断供行为,使欧洲丧失了对供应链的控制权,这句话的潜台词非常明确,责任就是荷兰的。

说到底,在国际经贸领域,谁掌握了实际产能,谁就拥有话语权,安世中国把工厂捏在手里,甚至还可以在应对危机时,要求部分欧洲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可见安世中国应对这一危机时非常游刃有余。中国始终坚持以和为贵,但也绝不会任人欺负,我们既有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也有妥善处理国际纠纷的智慧。这次事件中,中国的应对方式,既展现了底线思维,也体现了大国担当。相信经过这场风波,欧洲各国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和中国相处的正确方式,单边对抗,注定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