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A股早盘,市场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一边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赛道集体重挫,科创50指数跌幅一度超4%,创业板50指数杀跌3%;另一边却是红利、券商、微盘股逆势拉升,盘面甚至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这种风格突变不仅让投资者措手不及,更引发了对市场逻辑切换的广泛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资金集体"用脚投票"热门赛道?后市又将如何演绎?
一、盘面直击:热门赛道遇冷,防御板块接棒
早盘开盘后,此前备受追捧的科技与新能源板块率先"跳水"。半导体、电池、AI眼镜等细分领域跌幅居前,直接拖累指数表现--创业板指一度跌超3%,深成指跌超1.6%,就连承载科技成长预期的科创50指数,跌幅也一度突破4%。
资金流出的效应还传导至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达2%,恒指亦一度跌近1%,可见此次调整并非A股独立行情。
与热门赛道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防御性与滞涨板块扛起了"护盘"大旗。红利板块早盘上涨超1%,微盘股冲高超1%,券商板块更是大涨1.4%,国信证券、锦龙股份、广发证券等个股涨幅领跑。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让A股在主要指数下跌的情况下,仍维持了"涨多跌少"的盘面,背后正是资金从高位向低位切换的清晰信号。
二、三大原因揭秘:市场风格突变的底层逻辑
此次A股风格"大换脸"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可归结为外围风险、估值压力与美元走强三大变量。
1. 外围不确定性升温,AI泡沫担忧抬头
全球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狂热"正在降温。据美国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统计,2025年以来AI初创公司已吸引1927亿美元风险投资,全球风投超半数资金流入AI行业,美国该比例更是高达62.7%。
这种高度集中的投资引发了"泡沫质疑"。高盛CEO大卫·所罗门明确警告,投资者过度关注AI的潜在收益,却忽视了风险,大量投入的资本可能无法获得回报。叠加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直接传导至A股科技板块,压制了资金的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