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美国分析人士一份报告表示,中国火箭军的东风-2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不仅射程远达5000至8000公里,还具备打击移动航母目标的能力,而且已经形成初始战斗力。

▲所谓测试,可能是实战演练
这份报告一出,美方媒体立刻炸锅,话里话外满是焦虑,过去美军航母在西太平洋还能靠第二岛链外游弋,现在连蹲在夏威夷周边都有可能挨打。军事观察杂志直接表示这玩意就是为跨洋打击西方航母设计的(你非要说跨过去那我觉得太夸张了)。
有专家表示,5000-8000公里的射程估算很可能只是基于型号给出的粗略判断,通过技术分析与模拟计算,这款导弹的实际射程很可能超过8000公里,也就是说,这已经不折不扣的洲际导弹。

▲美国媒体逆天配图,你这打的是空空导弹吧
东风-27到底是什么来头?简单说,它是我国东风系列导弹家族的新成员,属于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导弹发射后先像普通弹道导弹一样垂直升空,达到一定高度后,弹头分离,进入滑翔阶段。这个滑翔弹头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能在大气层边缘以10马赫以上的速度机动飞行,拉出S形轨迹,高度在几十公里上下徘徊,既不像传统洲际导弹飞得那么高,也不像巡航导弹飞得那么低。

▲经典美国PPT解释中国武器
现有的美军反导系统,比如标准-3和萨德,主要盯着中段高空拦截,对这种"压着大气层边沿跑"的弹头基本抓瞎。报告里明确写道,东风-27"有很高概率突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实就是拦不住)。
东风-27这个型号名也特别有意思,乍一看既像是东风-17的迭代、又像东风-26的改进,其实这两个说法都对,东风-27本质上就是在26的弹体上换装了与17技术类似的滑翔体弹头,实现了射程与突防能力的双重突破。

▲从东北到珍珠港也不过7000公里远
为什么特别强调打航母?因为东风-27继承并放大了东风-26的反舰能力。东风-26射程4000公里左右,已经让美军航母不敢轻易靠近第一岛链,而东风-27直接把打击半径推到第三岛链。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核心就是那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一旦被精准命中甲板或侧舷,失去了航空运作能力的战斗群马上土崩瓦解了。
东风-27的滑翔弹头末端速度极高,还能实时调整轨迹锁定移动目标,这意味着即使航母以30节以上速度逃窜,也很难彻底摆脱追踪。美方情报显示(就是去年空调维修工泄密那次),2023年2月的一次试射中,东风-27飞行12分钟就覆盖2100公里,平均速度超过8马赫,末端机动能力让美军模拟拦截成功率大幅下降。

▲给太平洋加个盖,进来就准备挨揍吧
这种导弹的出现,和我国这些年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一脉相承。美军过去靠航母前出投送力量,动不动就把舰队开到别人家门口。现在东风-27把火力圈画得更大,从大陆沿海就能覆盖关岛、迪戈加西亚甚至更远的水域,航母想介入西太事务,成本和风险都成倍增加。
美国海军自己也承认,现役的宙斯盾系统对付传统弹道导弹还行,但面对高超音速滑翔弹头,拦截窗口太短,反应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为此,美军最近开始讨论把陆基爱国者PAC-3导弹改装上舰,试图多一层末端防御,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壮胆而已。
技术细节上,东风-27很可能采用乘波体设计,这是东风-17滑翔弹头的放大版。乘波体外形像一个尖锐的楔子,能利用自身激波产生升力,在高速飞行时像骑在气浪上一样滑行,既省能量又能大幅机动。弹头表面要承受几千度高温,所以需要先进的热防护材料,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多年。制导方面,除了惯性+北斗,还可能加入末端主动雷达或光学导引头,确保对海上大目标的米级精度。核常兼备的设计也让它更灵活:常规弹头打航母,核弹头则能威慑更远的目标。

▲美国高超LRHW,纯演示图,非照片
美媒之所以惊呼,主要还是因为东风-27把高超音速武器从试验品变成了实战部署的利器。过去几年,美国自己的高超音速项目频频试射失败,陆军LRHW到现在还没大批量列装,海军的中间体计划也推迟到2025年后。
反观我国,东风-17已经服役多年,东风-27直接跳到准洲际级别,射程和突防能力双双领先。这不是一两枚导弹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成熟:从预警卫星到中继制导,再到机动发射车,我国已经形成打击链条的闭环。

未来会怎样?我觉得到陆基反舰导弹发展到这一步也够了吧,毕竟射程已经这么远了,总不能继续加射程,直接打击美国东海岸的航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