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方的稀土管制举措,美国显得手忙脚乱。一方面,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关键矿物进口展开调查,试图从政策层面寻找应对之策。另一方面,计划囤积太平洋海底金属,加大深海开采金属结核力度。但这些举措面临重重困难。从技术角度看,海底开采矿产条件远未成熟,除少量天然气、石油开采外,其他海底资源开采技术尚不完善。即便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地表开采,要形成规模性生产效率,也需长达10年左右的筹备期。从国际法规层面,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矿的国际谈判,且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深海开采计划缺乏坚实的国际法律基础。此外,深海开采还面临海洋生态保护等诸多问题,国际社会对大规模深海开采的环境影响存在诸多担忧。
特朗普下令彻查,背后有着深刻考量。美国军工产业是其霸权的重要支撑,而稀土供应直接关系到军工产业的兴衰。彻查关键矿物进口风险,是为维护美国军工产业的稳定发展,进而维持其军事霸权。但这一举动也反映出美国在面对中方合理反制时的无奈与焦虑。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了在国际事务中单方面制定规则、肆意妄为,如今面对中方强有力的"出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事件凸显了中国给美国"立规矩"的必要性。美国长期无视国际规则,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等一系列无端打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有必要通过合理手段,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明确,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这一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会任由美国无端欺凌,将坚定捍卫自身发展权利。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备受关注。在关键资源、贸易、科技等领域,双方的博弈仍将持续。但合作始终是两国最好的选择。美国若想摆脱当前困境,应摒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维,回归到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始终秉持开放态度,愿意与美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此次稀土管制事件,或许能成为美国反思自身行为、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