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日本大阪大学进行的研究于2021年在国际权威期刊《营养素》(Nutrients)上发表,其结论是晚餐时间不规律会大大增加脑出血(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研究分析了年龄在40至79岁之间,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28625名男性和43213名女性。研究人员检查了晚餐时间与中风、冠心病和总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并将参与者分为3组。
1. 较早吃晚餐组(晚上8点之前)
2. 时间不规律吃晚餐组
3. 较晚吃晚餐组(晚上8点之后)
结果表明,晚餐时间不规律与脑出血死亡率增加44%有关。此外,在肥胖参与者中,不规律晚餐与总中风、脑出血和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晚餐为何会影响寿命?
2020年6月《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CE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相比18:00吃晚餐的志愿者,晚上22:00进餐的人群机体血糖水平较高,且其机体消耗的脂肪量也相对较低。
且22:00吃晚餐的志愿者机体葡萄糖峰值水平会升高大约18%,其整夜燃烧脂肪的量会下降10%。
这种影响如果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可能更为明显,这些人群的新陈代谢本就受到损伤。
因此,晚餐吃得太晚可引起夜间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酸氧化和动员,尤其是早睡眠者,长此晚餐吃得晚,可能会促进肥胖、患上糖尿病,影响寿命。
不按时吃饭会落得一身病?
1. 肥胖症
有些人经常晚上九十点才吃晚餐,吃完就睡,导致体重增加,最终引发肥胖。
2. 糖尿病
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血糖水平波动,最终引发糖尿病。
3. 心血管疾病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引起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
4. 消化系统疾病
不按时吃饭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胃液反流,引起消化不良或胃痛。
5. 睡眠问题
不规律的饮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睡眠不足。
6. 心理问题
经常不按时吃晚餐,难免会产生饥饿感,影响心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晚餐最佳时间是几点?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下午6~7点吃晚餐最健康,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但是建议晚餐最晚在睡前3小时食用。
而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一般是4小时左右,所以在下午6~7点吃晚餐有利于入睡前把胃内食物消化完,这样睡眠过程中胃肠道的负担会比较小,有利于身体健康。从内分泌和消化的角度考虑,晚餐时间建议不超过晚上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