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歼-16D则是全球唯一服役的空军电子战机,是人民空军"无电战不升空"作战理念的究极产物。目前主流战斗机虽然都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具备较强的电子对抗能力,但是跟专业的电子战机相比,战斗机挂电子战吊舱通常用于自卫,不具备为整个机群提供电子掩护的能力,更不具备进攻性电子战的能力。
而歼-16D则是集"侦、攻、防"于一体的综合作战平台,全机携带4-6个电子战吊舱,能够涵盖多个频段,对敌人的雷达、通讯系统进行高效的精确干扰。一架歼-16D就能够为整个机群提供可靠的电子干扰屏障,并且能够使用反辐射导弹对敌方防空阵地进行压制,同时还有余力携带空空导弹,不需要依赖护航也能执行任务。
而"三剑客"的最新成员歼-35A,则补齐了中国空军的最后一块短板。同样作为五代机,歼-35A与歼-20的关系并不是"高低搭配",而是"合作互补"。歼-35A拥有更好的隐身性能与亚音速性能,弹仓着重优化了携带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是战场上的多面手,扮演"控球后卫"的角色,能够凭借着隐身能力发动空袭,大大降低了空袭的损失率。在歼-35A的协助下,歼-20就可以安心担任主攻手了,甚至在歼-35A和歼-16D消除敌方防空威胁后,歼-20在战场上专心"吃饼"。
与美国空军的"三剑客"(F-22、F-15EX、F-35A)相比,中国空军的"三剑客"拥有更强的空战能力,首先就是中国空军拥有专业的电子战机歼-16D,能够伴随作战机群在一线执行任务,为攻击机群提供随队干扰能力。而美国空军自从EF-111A退役后,就再也没有能够随队执行任务的电子干扰战机了,与美国海军不同,美国空军在获得了F-117以及正在试飞的F-22之后,动摇了空中作战对电子战的信念,也导致整个军种电子战意识变得淡薄,最优秀的电子战人才集中到了海军。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空军一架F-117在缺乏电子战飞机支援的情况下,被南联盟使用老式防空导弹击落,为美国空军敲响了警钟。1999年,美国空军就又提出了一系列电子战机改装方案,包括利用无人机、B-52、商用机改装为电子战飞机,但最终因为管理、成本等原因全部失败,美国空军只能使用老旧的C-130H提供电子战支援,可慢速且笨重的C-130H只能在后方为攻击机群提供支援,效率大打折扣,有时候甚至需要机群反过来保护C-13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