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再度创造历史!黄仁勋如何管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3)

2024-12-10 10:18  网易

看来,要读懂英伟达,需要读懂它的创始人黄仁勋。那么,在他身上都有什么鲜明的个人特质呢?

首先是极度勤奋。

成功的企业家多半都是工作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年近80了还在高强度工作,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经为了赶工期,一天只睡2小时,甚至直接睡在工厂里。

英伟达CEO黄仁勋也不例外。

他一周工作7天,5点就起床,然后读书一小时,6点便进入到工作状态。

很多时候,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创办企业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退路!CEO是舟上的掌舵人,他们没有选择,唯有极度勤奋,偏执工作!

这世上,成功从来就不容易,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

不光勤奋,黄仁勋还很坚韧。英伟达今天有多辉煌,过去就有多磨难。英伟达曾遭遇多年的市场低迷期,股价跌到地板价,几近破产等一系列危机。但也正是这段艰难的历程,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曾说过一句话:"成功不是来自于智慧,而是来自于性格,而性格是经历苦难塑造出来的。"

我曾在《盖亚组织》一书中指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智,一个组织有一个组织的心智,而组织的心智,多半源于组织的创始人个人。关系如下图示:

黄仁勋勤奋且坚韧,英伟达必然也勤奋且坚韧。事实上,他把这两种品质写进了英伟达的核心价值观中:

战略上,耐得住寂寞,板凳能做十年冷

正是因为创始人善于用第一性原理这个底层逻辑看问题,英伟达在市场方向的选择上,非常与众不同。它立志做开拓者,而不是掠夺者。它选择去耕耘0亿美元新市场,而不是当下那些炙手可热、能挣快钱的成熟市场。

所谓0亿美元市场,指的是那些看起来很难,也没人愿意去碰的市场。在乔布斯之前,智能手机是0亿美元市场;在马斯克之前,新能源汽车是0亿美元市场,在黄仁勋之前,GPU是0亿美元市场。英伟达喜欢把精力花在如何去创造一些以前从未存在过的东西上,而不是处心积虑地考虑怎么抢占别人的市场份额上。换言之,英伟达选择在蓝海里遨游,而不是在红海中厮杀。

英伟达的这一战略定位非常独特,但也很危险!机会与风险很多时候都是相伴相生的,大机会意味着大风险,这需要异于常人的战略定力和耐力!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只看到了今天英伟达满面风光,却不曾记起它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

英伟达曾专为图形处理单元(GPU) 上的通用计算开发过一个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CUDA,然而,CUDA的发布对英伟达无异于是一场灾难。华为有句话曾说,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英伟达的这一设计太先进了,先进到它难以找到适配的应用,没有客户愿意为此支付昂贵的费用。这迅速挤压了英伟达的毛利率,导致其市值迅速下降,一度降到了仅1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几乎变成了白菜价。

但凭着对公司使命的坚信,英伟达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去影响客户,不断找落地应用场景,这才最终苦尽甘来,迎来了今天的辉煌时刻。这个过程花了多长时间呢?10年!

试想,有多少企业有如此的耐性,能坚持10年之久。单从这一点来看,英伟达就已经吊打了99%的同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告诫管理者,"板凳要坐十年冷",唯有如此,才可能迎来超乎寻常的成功。英伟达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对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革新技术来说,如果没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是断熬不出头的。

曾担任谷歌大脑主创人、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曾说:"(成功的)创新者一旦有信念,就会纵身一跃,而不是等到大家形成共识。" 阿里有一句土话,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其实说的就是创新者。创新者有异于常人的视角,他们总是选择先相信,再把心中的相信变成眼中的"看见"。

但创新者是孤独的!英伟达在GPU赛道上长跑了10年,才换来了如今的绝对主导地位。反观英特尔,其今天的落魄,都是因为过早放弃。英特尔是CPU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它其实早在1997年就研发出了GPU芯片,并在1998年推出了第一款独立GPU i740,然而,在后续研发过程中,由于市场反响不及预期,英特尔中止了独立GPU的研发,最终在AI时代落伍了。如今,英特尔市值仅1300亿,只有英伟达市值的4.3%。

熬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大机会总是偏爱孤独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