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国资T0级别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光信息的发展史上,藏着一笔百亿级别的投资。
这笔交易的主角是成都国资。早在2003年,成都就引进英特尔,随后京东方、德州仪器等公司相继落地成都。到2015年前后,成都拥有芯原微电子、虹微、华微、国科微等50余家设计公司。还拥有生产芯片封装胶产品的硅宝公司、生产抛光材料的时代立夫。此外也不乏梅塞尔、林德等气体配套企业。
按照产业链布局的逻辑,成都很快将目光投向了算力赛道。这时中科曙光旗下的海光信息就进入到成都的视野。
据成都高投披露的信息,2016年成都高投集团作为初始投资人,向海光信息投资4亿元成为战略股东(当时一同出资的还有成都产投集团)。又综合成都高投官方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成都国资在海光上市之前共计投入的资金不超过15亿元。
而在上市之前,成都国资已经通过两笔交易收回了成本。
第一笔是2018年11月26日,中科曙光与成都产投、成都高投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以挂牌价人民币10.7亿元从成都国资手中买下了海光信息10.92%股权。第二笔是,2019 年 12月23日,成都产投有限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对外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海光有限6,000.00万元出资额(占海光有限注册资本总额的3.36%),转让价格为11.21元/出资额。出售总价为6.73亿元。
两次减持之后,到上市前夕成都国资持股19.53%,为第二大股东。到目前为止,成都国资目前依然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包括成都产投、成都高投和成都集萃,三家公司为一致行动关系)持股16.96%。
随着2023年后AI产业爆发推高了算力公司股价。成都国资持有的股份,对应市值已经高达537亿元(按照海光信息停牌前3164.12亿市值计算)。这意味着在成都国资在海光信息这一项目上浮盈超过500亿。
而在投资海光信息后,海光的两家核心子公司--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也很快落地成都。成都高新区为其提供了孵化空间、协调了银行提供大额资金贷款等,帮助海光成长为成都集成电路赛道的链主企业之一。
不仅赚到了巨额回报,而且做大了当地产业生态,成都无疑是海光崛起的最大赢家。这次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合并,如果顺利实现了从芯片到服务器再到云计算的全产业链整合,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算力格局,那么国资T0级别投资的含金量还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