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吞900亿,中国AI新旗舰来了吗?解析(2)

2025-05-26 17:43  投中网

2006年,在中科曙光成立10周年之际,公司在天津设立产业基地。2014年,公司登陆主板上市,成为我国在算力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就在中科曙光上市那一年,海光信息正式成立。它由中科曙光、天津海泰科技等公司联合设立。从诞生之初开始,中科曙光就是海光信息的最大股东。

2016年,海光信息与AMD达成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海光微电子、海光集成)获得AMD第一代Zen架构的x86指令集永久授权。由此,海光成为国内唯一具备x86架构CPU研发能力的企业。

2018年,海光信息基于AMD授权技术推出首款CPU"海光一号",并实现量产。2022年8月,海光信息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36元/股,不到三年时间,其股价一路飙升至136元/股。目前已经成为市值超过3000亿的算力龙头。今年初的消息是,海光信息已经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积极适配,正在积极填补AI算力缺口。

再看看管理团队。最初掌舵海光信息的是研发出龙芯1号、2号芯片的战略级科学家唐志敏。2020年,由于股权变动唐志敏逐渐淡出海光,去重庆创办了另一家GPU芯片公司象帝先。唐志敏离开后,孟宪棠和沙超群分别担任海光信息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前者曾任国科控股有限副总经理、中科院资本董事等职务,后者则出身中科曙光,曾任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

所以不论是历史渊源、股权架构还是管理团队,两家公司都关联紧密。目前中科曙光市值超900亿,其中近800亿的市值,来自于它持有的海光27.96%的股权价值。雪球上就有投资人评价中科曙光"母凭子贵"。现在两家公司整合为一家,倒是显得在情理之中了。

两家公司合并后,能够形成算力芯片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曙光负责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海光则负责CPU/DCU高端国产芯片的研发。"产业化场景+自主芯片"的双剑合璧,构成了国产算力闭环。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