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雇佣制度"、"弹性退休"可借鉴
退休老人继续工作的场景,10年前的日本NHK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拍摄过。片里出现的"老后破产",一度是热议话题。
目前,日本已成为全球老龄化"极端样本":65岁以上人口近三成,70岁仍在岗者占34%,每8名工作者中就有1位银发族。与中国相比,日本的老龄化进程大体领先10-15年。
街头最直观的画面是:白发司机、银发店员、七八十岁的园丁、清洁工随处可见;出租车、便利店、社区食堂,处处可见"高龄打工族"。他们并非"享清福",而是养老金不足、生活成本高昂,被迫继续工作。
可选择的岗位集中在轻体力、低门槛、低议价空间的服务业--按摩、保洁、保安、保育、送报、收银,以及面向老人的陪护、送餐,年轻人嫌辛苦、收入低,却成为银发劳动者的"避风港"。日本银发群体不仅是劳动者,更是活跃消费者。
日本全国遍布"老年大学""终身学习中心",老年旅行团、银发套餐、无糖软食、适老化手机课堂、共享养老公寓成为日常标配。
深度老龄化也催生"刚需级"产业空白:护理人才缺口巨大,因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年轻人不愿入行,智能看护、养老机器人、远程陪护、护理培训与外包服务成为创业和资本竞逐的新赛道。
日本"继续雇佣制度"和德国"弹性退休"政策值得重点关注:日本要求企业为65岁以下员工提供续聘机会,政府给予工资补贴;德国允许60-67岁自主选择工作时长,养老金按比例发放。
一位业内人士建议,结合中国国情,优先试点以下措施:社保缴纳优惠政策,弹性工作制度,全国性的老年就业信息平台。
"今天在日本街头的银发司机、老年游戏厅、护理机器人、银发学习中心,正是中国未来10年的高确定性场景。看懂日本,也就提前拿到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产业地图'。"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