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四川舰出海三天后返航 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2025-11-17 17:40  头条

11 月 16 日下午 5 点,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迎来了一艘特殊的舰艇 --076 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在完成为期 3 天的首次航行试验后顺利返航。

这艘满载排水量 4 万余吨的 "海上巨兽",不仅带着舷号 51 的鲜明标识,更以世界首款电磁弹射型两栖攻击舰的身份,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四川舰的首航堪称高效务实,11 月 14 日上午 9 时许,在五艘拖船的牵引下,它从造船厂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测试,短短 3 天时间里,科研和测试人员完成了动力、电力等核心系统的一系列验证,所有项目均达到预期效果。

从 2024 年 12 月下水到如今开展首航,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系泊试验和装备调试,这样的推进速度在同类型舰艇中十分少见,对比福建舰一年半的试航周期,业内普遍预计四川舰有望在一年左右完成全部试验,最快明年底就能正式投入服役。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四川舰独树一帜的技术配置,它采用了辨识度极高的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前舰岛专注航行指挥,后舰岛负责航空管制,这种设计能大幅提升作战指挥效率。

更关键的是,它在两栖攻击舰上首次集成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这一技术直接复用了福建舰的成熟成果,无需额外改进就能实现相同的起飞和拦阻效益,不同于美国 "美国" 级两栖攻击舰依赖垂直起降战机,四川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可实现柔性控制,不管是大型无人机还是轻型有人机,都能顺利弹射起飞。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 "无人机航母",四川舰的舰载机体系已经初露端倪,曾在 "九三阅兵" 亮相的攻击 - 21 隐身舰载机,机翼可折叠,能携带对地、对海及空空武器,专门适配四川舰的作战需求。

除了隐身攻击无人机,未来这里还将部署侦察预警无人机,它们能在编队上空执行侦察任务,实时传递海空情报,为作战协调提供支撑,相比之下,土耳其 "阿纳多卢" 号、韩国 "独岛" 号等所谓的 "无人机航母",因缺少弹射系统,只能搭载小型无人机,作战效能受到极大限制。

四川舰的作战定位早已超越传统两栖攻击舰,它不仅能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两栖装备,更能通过电磁弹射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彻底解决了垂直起降战机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不足的痛点。按照目前的设计,仅航空作战效率就达到传统两栖攻击舰的 1.5 到 2 倍,战力堪比轻型航母。

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 "武装投送" 的新突破 -- 以往两栖舰的人员和装备投送需要其他兵力掩护,而四川舰凭借自身的舰载机火力,既能保障编队上空安全,又能掩护登陆部队,让投送任务更具安全性和主动性。

放眼全球,四川舰的出现直接开创了两栖舰发展的新赛道,美国虽然早将电磁弹射应用于福特级航母,但最新的 "美国" 级两栖舰仍未配备该系统,依赖 F-35B 垂直起降战机的模式存在先天局限。

而四川舰走出的 "电磁弹射 + 无人机航母" 之路,既避开了对垂直起降技术的依赖,又充分发挥了无人机作战的灵活性,为后续舰艇发展提供了全新范本。

四川舰的首航成功,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用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和高效的建造进度,证明了中国在大型舰艇研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后续试验的推进,这艘兼具两栖作战和航空打击能力的 "准航母",必将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也将引领全球两栖舰发展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