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上半年14万游客流失,投资超8亿的演出项目停摆(4)

2025-08-08 16:29  时代周报

相较于上述项目,财经作家、新闻时评人高承远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只有峨眉山》存在项目定位与客源结构错位与内容迭代慢等问题。

他认为,峨眉山本是朝山礼佛型目的地,过夜客占比低、消费链短,而《只有峨眉山》做的是夜游长剧,需要高客单+二次留宿,市场基底先天不足。峨眉夜间流量尚处培育期,项目却重资产先行,导致成本高企。此外,三湘印象旗下几大演出项目每年调改剧本、轮换明星卡司,维持话题热度,而《只有峨眉山》六年几乎没有升级,导致口碑衰减。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则表示, 相比其他景区演出,《只有峨眉山》缺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难以形成独特卖点,且演出形式可能较为单一。相比之下,《印象丽江》等成功项目更注重沉浸式体验,且与当地文化结合紧密,形成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还指出,《只有峨眉山》的剧目IP影响力与营销网络与其他项目存在差距。"印象""又见"系列已在全国形成品牌矩阵,既缺少明星导演持续站台,也未形成跨省复制效应,品牌声量远逊于前者。 同时,该项目的二次消费收入薄弱。以《又见平遥》为例,该项目园区早已通过餐饮、文创、酒店等二次消费实现高盈利。相比之下,《只有峨眉山》的二次消费体系起步晚、规模小,仍主要靠门票。

"重资产、高成本、低转化叠加需求端变化,使《只有峨眉山》陷入'收入天花板低-成本地板高'的死结;与已成功盈利的同类项目相比,它在区位客源、产品体验、IP营销及衍生消费上均存在明显短板,短期内难以靠单一票价手段扭转亏损。"柏文喜称。

事实上,面对《只有峨眉山》这一业绩"黑洞",项目团队也曾对改善云上旅投的业绩做出努力。

峨眉山A在2024年报披露,云上旅投不但围绕"峨眉第一站"及"四川必看的沉浸式演艺",加强剧目在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提升剧目知名度,还对"云之下"剧场进行文化氛围提升改造和业态布局,,计划引入露营、电竞娱乐、非遗、夜游集市等游乐项目。此外,公司还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打造以餐饮为主,极具峨眉山特色的美食小镇,增加公司收益。

如今,上述改善措施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只有峨眉山"项目停演后,云上旅投失去无收入来源,经营业绩或将进一步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