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

2025-10-09 13:16  头条

稀土,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如今已然成为我国关税谈判桌上的关键筹码,而且几乎在每次谈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稀土将继续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能,为我国在关税谈判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然而,在实际的贸易操作过程中稀土出口环节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漏洞,典型如中间商的转口贸易。

比如,中国不允许将稀土出口给用于军事设备的外国企业,类似的许可申请是得不到审批的;部分国家的部分军工企业为了获得稀土原材料,在其他国家设置独立企业,或者与第三国企业合作,由这些中间商以民用的名义先采购,之后再转卖给最终使用的军工企业用于生产武器。

为了防止转口贸易,商务部在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便发布了两份与稀土出口管制有关的新公告,这一举措可谓是有的放矢,精准地针对当前稀土出口中存在的漏洞。

第一份公告名为《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纵观全文,我觉得最关键的内容有三点。


第一,境外中间商将清单内的稀土出口给其他国家的,必须获得商务部颁发的出口许可证件。

第二,中间商把稀土转卖给外国军事企业,或者是出口管制名单、关注名单上企业的,原则上不批准许可。

第三,稀土的最终用途与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或者军事用途的,原则上不批准许可。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中间商把中国的稀土卖给最终使用方前必须获得商务部许可,如果是用在军用方面的基本上不允许转卖。

第二份公告则是针对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管制的,规定部分涉及稀土物项的技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出这两份公告说明实践中有人是在这么干的,比如为了规避我国的军民两用物项出口管制,以民用的名义买下来后卖给军工企业,或者把稀土技术卖给他国,不仅违反了我国不支持用中国稀土扩充军事用途的立场,而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打稀土牌的作用。

两份公告,一份堵住了中间商转卖稀土的漏洞,另一份着眼于将稀土的开采、冶炼、分离制造技术留在国内,来的恰到好处。

实施的文件有了,接下去就是执行和监督方面的问题,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建立追溯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对卖出去的稀土进行全程跟踪和核查,搞清楚其终端用途,明确到底是用在民用还是军事领域。


另一方面,对违反出口管制的实体实施严厉且全面的惩罚。包括未经许可转卖和虚假申报骗取出口许可证,一旦发现严肃处理,除了发起违约诉讼外,还可将查处出来的实体列入"黑名单",不再与其进行任何稀土交易。

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打上两个补丁,旨在堵上出口管制方面的漏洞,终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稀土牌在中美贸易谈判里的作用。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为30%,包括20%的"芬太尼关税"和暂定为10%的"对等关税",加上原来的基础关税,实际税率达到了50%左右。

在未来的中美经贸谈判中,"芬太尼关税"无疑将成为重点议题,能不能促使美国取消这一不合理的关税,关键就在于我们手里的筹码。


在我看来购买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效果远不如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大豆总量占其国内全部产量的比例不到20%,并且能在国际市场上找印度等其他买家,相比之下,稀土供给则没有替代方案。

美国在稀土的开采、加工等技术方面相对落后,其对稀土的需求高度依赖进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美国只能找我们购买。这使得稀土成为我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一张极具分量的王牌。

因此,一定要用好稀土牌,充分发挥这张王牌的潜力。通过精准的政策调控和有力的执行,让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我国争取更加有利的贸易地位和发展空间。

10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应询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纳入管制的物项范围有限,同时将采取多种许可便利措施。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中国政府将予以许可;对于最终用途为紧急医疗、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救助等人道主义救援的出口,将豁免申请许可。此外,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履行既有商业合同及满足合规要求等实际需要,本政策设置了合理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