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电话,中国终于接了,2句话定调,荷方:高度重视,愿意解决

2025-10-23 20:53  头条

关于安世半导体的问题,荷兰方面硬不过10天,主动向中方打来电话,中方直接给出了明确回应,一方面根据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的说法,荷兰应该秉持契约精神。现在荷兰的做法与契约精神已经是背道而驰,这是不可想象、不可理喻的。另一方面,中方要求荷兰必须尽快纠正错误,而这错误所指的,荷兰比谁都清楚。面对中方提的要求,荷兰方面态度很诚恳,还做出了一个重要承诺。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电话,中方在通话中明确敦促荷方秉持"契约精神",尽快妥善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这是荷兰政府在采取被中方称为"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的措施后,主动寻求与中方沟通的最新进展。

卡雷曼斯表示,荷方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承诺与中方密切沟通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此次通话,中方在通报中专门强调"应约"二字,说明是荷兰主动打来,寻求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安世半导体事件,源于荷兰政府近期的干预措施。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一项1952年颁布、几乎被遗忘的法律,对安世半导体实施直接干预,限制其核心技术向中国转移。安世半导体前身为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业务,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总部仍设在荷兰奈梅亨。该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汽车、手机和太阳能板的中端芯片,在全球汽车电子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荷兰政府声称,此次干预是为防止安世半导体的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不过另一方面,

也是受美国压力而采取行动。作为回应,中国管理层发出内部信,要求员工"无视外部干预",强调安世"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与监管"。

要知道,荷兰此举完全出乎意料,中荷双边贸易额连续4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4年,两国建立了"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共同的自由贸易理念:荷兰自建立独立国家以来就把自由贸易作为立国之本,而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安世半导体事件发生在这种紧密经贸关系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

一方面,荷兰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紧密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又要在欧美战略压力下保持平衡。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半导体领域,也反映在近年来荷兰在美国压力下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最先进EUV光刻机的决定上。

不过荷兰的抢劫行为,引发的负面风险确实比较大,安世半导体在德国生产芯片,在中国完成封装后销往全球汽车厂商,其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在汽车电子领域地位关键。事件发展至此,已形成多输局面:荷兰面临信誉损失,中国投资者权益受损,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不确定性。这正是中方强调"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深层原因。

如果荷兰连基本的契约精神都不遵守,试问以后谁还敢和荷兰合作?

荷兰政府干预安世半导体的理由,口口声声说是防止技术转移至中国,但这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做法,正是中方明确表示反对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而对于荷兰做出承诺,要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很可能是要求,既满足荷兰方对技术安全的关切,又保障中方投资者权益。这种可能性较大,因荷方已主动寻求对话。但若各方无法达成妥协,安世半导体可能面临经营困难,进而影响全球汽车芯片供应。这种情景下,多边利益将受损,是目前各方最不愿见到的局面。从长远看,荷兰必须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来,归还安世半导体。否则安世半导体事件将成为中欧经贸关系的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