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李大爷72岁,开了20年车。以前每年最头疼"驾照体检":提前挂号、排队检查,就为开张身体证明。今年他发现,手机上传个体检报告,再做个线上健康自测,就完成了审验。2025年驾照新政里的"终身免检",其实藏着更灵活的审验逻辑--不是彻底不管,而是让合规老人更方便,也把风险筛得更细。
一、"终身免检"到底啥意思?先拆政策
以前70岁以上驾驶员,每年必须提交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证明 。现在新政调整为:
• 健康证明"线上化":体检报告可以是社区医院、体检机构出具的,还能通过"交管12123"APP上传,不用再跑车管所;
• 审验和驾驶行为挂钩:如果连续3年没违章、没事故,且健康自测合格,系统自动延长审验周期(但不是永远不审);
• 重点筛风险人群:有严重心脏病、痴呆症的老人,就算想开车,体检也过不了,车管所会联动医院,提前介入评估。
李大爷算了笔账:以前每年花半天搞体检,现在社区医院体检后,护士直接帮他上传报告,全程10分钟。
二、这三类老人能享便利,四类人不行
能轻松审验的情况:
1. 身体硬朗型:血压、视力稳定,没心脑血管疾病,每年体检指标正常;
2. 安全驾驶型:近3年没扣满12分,没发生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
3. 科技适应型:会用手机上传资料,或者家人能帮忙操作。
被重点关注的情况:
1. 疾病缠身型:患严重心脏病、癫痫、痴呆,或肢体残疾影响驾驶;
2. 事故频发型:近2年有3次以上违章,或发生过全责事故;
3. 隐瞒病情型:明明有重病,还伪造体检报告开车;
4. 反应退化型:走路不稳、反应迟钝,身边人都觉得"不适合开车"。
社区张叔去年中风后恢复不错,但左手还不利索,去车管所审验时,被要求做实操测试--在模拟场地开了一圈,考官发现他打方向盘不灵活,建议他换自动挡车,还延长了审验周期。
三、办理流程:手机5分钟搞定,不会操作有退路
线上办理(推荐):
1. 下载"交管12123"APP,首页点"驾驶证审验";
2. 上传 近6个月内的体检报告 (社区医院、二甲以上医院都认可);
3. 完成 健康自测题 (10道题,测视力、反应力,比如"屏幕出现行人,多久能点确认");
4. 系统审核,通过后自动更新审验状态,还能查电子凭证。
线下兜底:
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带身份证、驾驶证、体检报告,去车管所或交警中队,工作人员帮办。有些车管所还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不用排队。
李大爷的女儿教他用APP,第一次操作花了8分钟,现在每年自己就能弄,说"比去银行取钱还简单"。
四、最容易踩的三个雷,踩中可能丢驾照
1. 隐瞒病情开车:
王大爷隐瞒冠心病病史,开车时突发心绞痛撞了人。保险公司以"未如实申报健康状况"拒赔,交警还吊销了他的驾照--因为隐瞒病情驾驶,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疾病驾车",违法。
2. 体检报告造假:
有人找中介办假体检报告,被系统识别(医院数据和车管所联网),不仅驾照被暂扣,还被罚2000元,三年内不能重考。
3. 忽视身体变化:
赵阿姨去年视力下降到0.6(标准是0.7以上),没在意继续开车,路口没看清红灯,追尾前车。交警判定她"不具备驾驶条件仍驾车",扣证并罚款。
五、新政背后:让老人方便开车,也让路人更安全
以前"一刀切"每年体检,确实筛掉了风险,但也让不少健康老人跑腿。现在新政像个"动态筛子":
• 给健康、守规的老人松绑,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 对风险人群收紧,通过数据联动(医院、交管、保险)提前干预;
• 还留了"人工通道",照顾不会用手机的老人。
社区里爱开车的老人算了笔账:以前每年体检+跑腿,花200块+半天时间;现在社区体检30元,线上办理不花钱,一年省170块+大半天--这些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带孙子逛公园。
70岁驾照新政,不是鼓励老人"一直开",而是让"能开、会开、安全开"的老人更方便。政策松绑的是流程,没松绑的是安全底线。家里有老人开车的,别光看"终身免检"的噱头,得提醒他们:定期自查身体,别隐瞒病情,科技便利是好事,但安全永远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