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抵达印度 下飞机的第一句话不简单

2025-08-19 20:12  头条

当地时间8月18日,中国外长王毅抵达新德里,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这也是3年以来,中国外长第一次到访印度。对此,莫迪政府非常重视,将新德里五星酒店顶层房间全部清空,专门给中国代表团下榻;印度首都北郊的空军基地,在中国外长访问期间都将提升安保级别;印方还修改了7次接待中国代表团的方案,总理莫迪更是打破惯例,亲自接待王毅外长。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印度对中国有事相求。随着特朗普把对印度的关税提升到50%,后者脆弱的农业、轻工业体系势必挡不住美国的冲击,并且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大规模外资出逃的情况。因此,印度对中国发出访问邀请,向美国证明"我还有后路",让自己有"筹码"应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

然而,从印度方面宣布莫迪将要访华,却不出席九三大阅兵的情况看,印度摆出准备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姿态,但又没有切断与美国所谓的"盟友关系"的打算,他们还想"既要又要"。出现这种情况,根源还是美国。此前,特朗普以"经济数据造假"为由,解除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局长的职务,这就能看出美国经济已经非常糟糕。为了解决自身问题,特朗普政府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尽可能拉拢俄罗斯,然后联合所有盟友和合作伙伴围堵中国;二是对盟友进行收割,让美国先"吃得饱饱的",然后集中力量对付中国。而从特朗普上台半年的情况看,他的政策反复无常,因为两个计划他都在同时推进。而欧盟七大首脑在近日赴美,印度在这个时候邀请中国外长访问,都是想阻止美国实施第二个计划。

即便中印关系能够获得改善,也只是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上的。只要特朗普给一点"甜头",莫迪就会毫不犹豫迎上去。而且从底层逻辑看,印度与中国也只会走向竞争关系,因为双方很多属性很像,都有巨大的体量和庞大的人口规模。并且,印度从未掩饰对中国领土的"觊觎"。莫迪政府还在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制定了一个"制造业发展计划",却没有进行多少投入,因为他们就是想坐等中国"博弈失败"后,承接中国外溢的产业。

因此,中方也早就默默落子。早在去年1月,中方代表团就访问了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尼泊尔三国,还推动与不丹的边境谈判。到了4月,解放军代表团访问了南亚国家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就双边关系、两军关系和其他双方都关心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当时就有外媒报道,中国与马尔代夫达成了防务合作协议,还将在军贸等方面帮助尼泊尔。对此,有外媒认为,中国通过与南亚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互动,对印度实施"反包围"。但要强调的是,中方与南亚的合作,是给地区带来更多稳定因素,也是提醒某些国家看清形势,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作出破坏大局的举动。这句话,现在对印度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