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为哪吒不分年龄只看志气 你我都是“哪吒”!

2025-02-17 16:35  天府融媒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截至2月15日0时,饺子凭借《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拿下157.38亿元票房成绩,登顶中国导演票房榜榜首。2月16日,贡献了不少票房的亿万家庭,也迎来"神兽归笼"之时。顶着黑眼圈、满身反骨的哪吒,令多少青少年欢呼雀跃,就让多少家长"瑟瑟发抖",连夜奉上"收心大法":"电影,看看就好。"

"哪吒"这部国漫之光,不乏教育隐喻。当梦想照进现实,真正的"升级打怪"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成魔成仙,还得"自己说了算"。

从顽劣到成熟,哪吒的成长,折射出青少年的心理路径;《哪吒》里无论仙与妖,真挚的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跃出神话叙事,多维度引发观众共鸣。

与传统哪吒故事中"剔骨还父"的激烈反叛不同,电影里的哪吒与父母,是一场双向奔赴。哪吒的不完美与倔强,像极了青春期的你我他。但面对哪吒的种种反叛,李靖与殷夫人并没有高举"为你好"的权威,一味打压孩子天性。他们既是允许孩子野蛮生长的"松弛感父母",也是守卫陈塘关的无畏勇者,用言传身教,为哪吒树立了榜样。借由亲情中汲取的力量,魔童终百炼成仙。

敖光的成长式父爱,蕴藏自省和反思。"我只要你活!""你的成败,关乎全族命运"……敖光对敖丙的牵挂公私兼具,既是对儿子的爱,也是对家族责任的传承。但这位说一不二的"东海龙王",最终放下对成功的执念,尊重敖丙的选择。给予孩子被尊重的平等,别让爱成为桎梏与枷锁,这是为人父母的大智慧。与其越俎代庖包办人生,不如不留遗憾勇敢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