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成为核心引擎,推动智能机器人深度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2月12日,发生投资事件相关的智能机器人企业中,60%的融资企业集中于人工智能,35%聚焦先进制造,二者占比超95%。
截至2月12日,2025年智能机器人领域已发生31起投资事件,其中最大单笔融资发生在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傅利叶智能,E轮融资总额近8亿元,目前估值约55亿元。
在智能机器人涉及的诸多领域中,人形机器人是最前沿的分支领域之一,在技术集成、应用广泛性和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华龙证券研报称,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黄金周期,上游高壁垒零部件厂商和垂直整合能力强的整机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驱动器、传感器、电池等核心硬件对实现人形机器人自主功能具有关键作用。在电池、传感器领域,已上市多年的旭升集团(19.010, 0.13, 0.69%)、宁德时代(271.650, 1.45, 0.54%)、汇川技术(73.780, 1.30, 1.79%)等企业具有深厚积累。从央视春晚"出圈"的宇树科技则在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年初,宇树科技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在仿生和灵动性方面全面升级,实现柔顺行走奔跑。
我国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势能正在外溢至全球。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全球产业链中占据63%份额,尤其在硬件集成领域占比达45%,凸显"技术+制造"双轮驱动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