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西北地区的企业数量分布相对均衡,分别占比15.33%和14.97%。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和西北地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东北地区企业数量占比相对较少,仅占全部企业的3.64%。
天眼查数据显示,广东(19.4%)、江苏(12.0%)两省智能机器人企业占比合计超三成,山东(7.3%)居全国第三。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以27.8%的占比形成区域集群,其中上海依托科研与政策优势聚焦机器人本体研发、核心部件制造等高端环节;江苏、浙江则发力应用端与智能制造,协同苏州、南京、宁波等城市完善产业链,差异化分工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报告指出,该区域已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多城联动的"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格局。
投融资情况
最高年融资644亿元 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受青睐
政策驱动与资本聚焦助推智能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2015年《中国制造2025》首次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国家战略方向后,资本市场快速响应:2018年、2021年投资事件分别达219起和211起,2021年融资金额更创644.47亿元历史峰值。
根据研究机构Straits Research测算,预计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46亿美元,2024-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9.51%。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