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给马科斯致命一击,杜特尔特要翻盘了?

2025-05-13 09:39  头条

5月12日,菲律宾全国6860多万登记选民迎来中期选举,涉及18320余个职位的政治洗牌,无疑令东南亚局势聚焦于这一场"总统家族对决"。

本轮选举的最大看点,就是两大家族--现任总统马科斯与前总统杜特尔特之间公开的权力博弈。参议院12席、众议院317席,成为决定双方未来地位的关键筹码。

此次选举不仅仅是一场"期中考试",更像是菲律宾未来走向的分水岭。当下,马科斯团队主要依靠炒作南海争端、强调美菲军事实力合作以及发放低价大米等政策试图稳固民心。

数据显示,国际大米价格年涨20%,直接推高民生成本,加剧国内贫困问题。比索贬值、电价一年来四度上调,通胀率已达到6.8%高位。上述经济压力下,2024年第一季度马科斯政府满意度只剩25%。在这样的背景下,马科斯家族政坛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凭借清晰的民生优先路线,吸引到更广泛的选民支持。莎拉阵营重点提出经济复兴方案,着力解决通货膨胀和农业短缺,并选择相对独立的外交路径,强调菲律宾自主发展,减少对外部势力依附。

这使得她的支持率始终稳定在59%左右,远超竞争对手。莎拉还敏锐将其父亲、前总统杜特尔特遭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事件,包装为菲律宾主权遭侮辱,有效激发选民共鸣。达沃市等地方根基依然稳固,地方民众对杜特尔特家族的忠诚度极高,为莎拉阵营提供坚实的票仓。

马科斯家族面对的压力并不仅限于经济民生。在今年5月,原本属于其核心同盟的亲姐伊梅·马科斯,突然与副总统莎拉合体拍摄竞选广告,公开表达对弟弟执政的不满。伊梅反水,不仅让马科斯阵营内部裂痕加剧,还导致部分中间选民转向对手阵营,成为选举的最大变数。

此外,马科斯政府的土地改革承诺依旧停滞,由地主家族利益掣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即便强化亲美色彩,力图以强硬对华措施转移国内矛盾,但未能获得美国全部预期援助,反而遭受来自国内对"牺牲国家利益"的批评。

与此同时,杜特尔特联盟在这一届参议员及众议员选举中投入了大量备选人,包括具有警界背景的德拉罗萨、以及拥有影响力的国会副议长等。部分地区如棉兰老岛,多名军方人士因不满现政府政策而倾向杜特尔特,这一因素何去何从值得继续关注。

杜特尔特本人选择返回菲律宾面对指控,主动直面舆论与司法风险,赢得不少选民的敬重。无论最终司法走向如何,这一做法都显著提升了其政治资本。

整个中期选举,美国、日本势力的介入话题成为舆论焦点。部分菲律宾分析认为,马科斯政府与美国紧密合作有利于缓解区域安全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让本土民族主义情绪愈发高涨,对"被美国利益绑架"的质疑持续升温。

对比来看,杜特尔特家族强调"独立自主、不依赖外部大国",反映出当前不少菲律宾民众对外交平衡的现实诉求。

截至目前,马科斯主导的部分经济刺激措施收效甚微,而莎拉则通过实际拉拢中下层民众争取选票。虽然参议院选举结果仍未全部揭晓,但可以确定,这场围绕经济民生、家族矛盾、外交取向的决战,已经让菲律宾权力天平开始倾斜。

接下来,只要杜特尔特家族守住参议院关键席位,即便莎拉面临弹劾风险,依托强大的基层影响力与参议院操盘能力,杜特尔特阵营依旧有望实现翻盘,进而左右2028年总统选举大局。

菲律宾政治格局已展现新动态。"家族对决"推动了菲律宾社会深层矛盾的暴露,也使选民财富、粮食、就业的关切被重新摆上政治舞台。再一次证明:在人口过亿、地域分散、经济基础薄弱的菲律宾,谁能真正把握底层民意,谁就有机会影响国家未来十年走向。

对于中国以及国际社会而言,理解即将诞生的菲律宾权力新格局、洞悉区域互动趋势,显得至关重要。这场决战不仅改变菲律宾,也将对南海安全态势带来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