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行动让俄罗斯见识到了实力

2025-10-23 09:49  头条

2016年底,俄罗斯4架苏-35飞抵河北沧州飞行训练中心,坐实了中国采购苏-35的传闻。此事一度引起许多人对歼-20的质疑,在拥有了五代机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从俄罗斯采购战斗机?哪怕在很多年之后,还是会有人以此为依据,认定中国战斗机不如俄罗斯战斗机好。

后来随着歼-10C、歼-16、歼-20等新型战斗机陆续服役,中国就再也没有从俄罗斯进口军用飞机。哪怕在苏-57服役后,中国也没有动心。然而时隔十年后,中国可能又要买俄罗斯飞机了。

根据最近黑客传播到网上的俄电子集团公司官方文献(执行董事签发)透露,客户代号156的某东亚国家,计划采购20架基于伊尔-76MD平台设计的伊尔-78MK-90A加油机,交付期限定在2027年。虽然文件中并未明确公布客户代号156的东亚国家到底是哪个国家,但是能一口气订20架大型加油机,肯定是一支大型空军,世界上拥有超过20架空中加油机的国家屈指可数,以色列空军也才14架加油机,印度空军更是只有4架加油机,东亚国家只有中国、朝鲜、韩国装备了俄制武器,韩国空军的战斗机多采用硬管加油方式,因此韩国肯定不会买俄罗斯加油机。而朝鲜空军能够进行空中加油的战斗机可能都不到20架,更不可能买那么多加油机了,因此采购20架伊尔-78加油机的大概率就是中国了。

目前中国空军有3种加油机,分别是轰油-6、伊尔-78和运油-20,其中轰油-6是在轰-6的基础上改装的,最多能够向目标输送18吨燃油,为一架苏-30加满油就基本耗光了,因此轰油-6仅仅是解决了我国加油机的有无问题,无法作为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支柱之一。后来中国又从乌克兰那里引进了3架伊尔-78加油机,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除了分到大量战略轰炸机与核武器,还分到了20架伊尔-78加油机,但是乌克兰资金匮乏,导致这批宝贵的加油机被遗弃在梅利托波尔机场长达10年之久,机身锈蚀严重,直到2011年中国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其中状况较好的3架伊尔-78。

伊尔-78是俄罗斯在伊尔-76运输机基础上改装而来的,并且保留了变回运输机的能力,并且还可以作为移动储油仓库,在机场直接为飞机进行紧急加油。伊尔-78除了自身使用的燃油外,还能额外携带大约60吨燃油进行空中加油,采用的是比较流行的软管式加油系统,机身设有3个空中加油吊舱,2个位于主翼下方,一个位于机身尾部,能够同时为2架飞机进行空中加油。

伊尔-78最大的意义,不是让中国拥有了大型加油机,而是上面配备的UPAZ加油吊舱系统,与苏联体系战机具有出色的兼容性,不仅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可以使用伊尔-78进行加油,歼-10、歼-16同样可以使用伊尔-78进行空中加油。伊尔-78上面的许多技术,后来也被中国进行了借鉴,用于运油-20的研发。

而运油-20是在运-20基础上研发的,加油方式以及加油吊舱布置都与伊尔-78相似,作为更新的平台,运-20在最大起飞重量、航程方面相比老式的伊尔-76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基于运-20改装而来的运油-20,应该能比伊尔-78携带更多的燃油,满足各型军用飞机的加油需求。

在运-20与运油-20服役后,如今又曝出中国要从俄罗斯采购全新的伊尔-78加油机,这就让许多人感到不理解,有人认为深陷乌克兰战场的俄罗斯,目前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为中国制造加油机。就算中国下了订单,大概率也是生产好的伊尔-78被俄罗斯军队先征用了。比如之前印度在俄罗斯那里订购的S400防空系统,就因为俄罗斯战事吃紧而被俄军征用了,搞得印度到现在还没拿到最后一批S400。

还有人认为如果中国真采购了伊尔-78,说明国内的加油机不行,这种观点其实就非常类似于当年中国采购苏-35后,网上对歼-20的批评。当年中国引进苏-35,更多原因是出于维持编制、了解国外新型战斗机技术水平的目的考虑的。中国是2014年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24架苏-35的订单,当时歼-20已经试飞了2年多时间了,对于一款五代机来说,还远未到完成研发的状态,甚至连是否能顺利服役都没人敢打包票,军方对歼-20未来会有什么性能都不清楚,自然不可能会因为对歼-20性能不满意而去采购苏-35。

中国采购苏-35的背景,是正值上世纪90年代进口的苏-27批量退役,而歼-11D、歼-10C、歼-16以及歼-20处于研发状态,在国产新型战斗机无法继续填补编制的情况下,采购苏-35成为了一个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因为苏-35的性能肯定要比苏-27/歼-11A强不少,部队换装肯定能够提升战斗力。而空军使用了20年的苏-27,上手苏-35的速度会非常快,驾驶过苏-27的飞行员,短时间内就可以改飞苏-35。

而通过采购苏-35,中国也了解到了国外新型战斗机发展动向,大致对世界准一流水平心中有数了。虽然如今中国军迷对苏-35嗤之以鼻,但是当年的苏-35的确称得上先进战斗机,要知道直到2025年,不少欧洲的台风战斗机都还在使用机械扫描雷达,苏-35相对完善的光电探测手段与多种告警传感器、电传飞控系统,对于习惯了驾驶苏-27的飞行员来说,无异于从手动挡夏利换成了自动挡汽车。

2018年前后,随着歼-10C、歼-16以及歼-20陆续服役,苏-35才开始在演习中被国产新型战斗机压制,苏-35迅速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中国也失去了继续采购苏-35的兴趣。

如今中国哪怕真要采购伊尔-78加油机,同样不能作为国产加油机不行的依据,因为中国空军目前的确有快速扩充加油机队的需求。扣除那些在第一岛链已经很难派上用场的轰油-6,中国空军目前能够使用的大型加油机也就3架伊尔-78以及大约10架左右的运油-20,3架伊尔-78因为在乌克兰那里维护保养情况不佳,剩余使用寿命已经相当有限,随时可能退役。而中国空军同样对战略运输机有巨大需求,哪怕西飞加班加点的生产运-20,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平台去改成加油机。而强敌那边,在亚太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正在加快,时间不等人,中国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强敌会等着解放军拥有了足够数量的加油机与战略运输机才开战。

看看近几年中国服役的那些中大型飞机,无论是新型轰-6还是新型空警-500,统统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在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时期,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型加油机支撑,中国空军不可能变成真正的战略进攻型空军。

中国空军想要快速扩充大型加油机数量,除了让西飞加紧生产运-20之外,另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从俄罗斯采购伊尔-78了。最新的伊尔-78MK-90A加油机于2018年首飞,装备了4台PS-90A-76发动机,拥有比D-30发动机更大的推力与更低的油耗,伊尔-78MK-90A在1000公里距离内总燃油输送能力达到了78吨,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了,可能比运油-20还多。并且伊尔-78MK-90A的内部结构还允许在货舱内安装额外的油箱,进一步提升载油量。最新的UPAZ-1M加油吊舱带有TNA-3000M 涡轮泵,可以让加油效率提升到每分钟2500升。目前俄罗斯对伊尔-78MK-90A的总需求量在20架左右,俄罗斯如果想要维持伊尔-78MK-90A的生产线运转,就只能选择对外出口,中国是一个理想客户。

对于拥有伊尔-78使用经验的中国空军来说,装备伊尔-78MK-90A的上手速度,可能比运油-20还快,维护过伊尔-78的后勤团队,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伊尔-78MK-90A的维护保养流程。而对于长期维持对俄罗斯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来说,伊尔-78MK-90A是俄罗斯目前少数仍然能够维持吸引力的常规武器了,采购一批伊尔-78MK-90A有利于维持贸易平衡。

这几年,中国空军增添了近千架新型战斗机,全部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与快速增长的战斗机数量相比,中国空军大型加油机的增加速度就很不理想了,以800架新型战斗机来计算的话,平均80架战斗机才能分到1架运油-20,证明中国空军的加油机缺口非常大。

如今中国传出要一口气采购20架伊尔-78MK-90A的消息,也从侧面证明中国空军更强大了,强大到运油-20完全不够用,拥有了进口加油机的战略需求。当然中国也并不一定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因为文件签署的时间是2023年,并且还仅仅处于RFQ阶段,也就是"报价请求"阶段,大概就相当于你在逛街的时候走进一家店,看了一款衣服或者包包,向导购员问了一下价格,并不一定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