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渐渐转凉,气温也是一路下滑,这就意味着,霜降时节到了。今年2024 年霜降时间是 10 月 23 日06点14分32秒,属于早霜降!
"早霜降冻死牛,晚霜降暖烘烘"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反映了不同霜降时间带来的不同天气感受和后续气候变化趋势。
如果霜降时间较早,意味着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气温可能会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较为极端的寒冷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牲畜养殖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像牛这样的牲畜可能会因难以适应寒冷天气而面临生存挑战;
如果霜降时间较晚,那么在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气温相对较高,天气较为暖和,给人"暖烘烘"的感觉。不过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气象规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是太阳到达黄经210°的节气。
在霜降时节,天气变冷了,植物也是逐渐失去生机,民间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
其实不光是植物会受到影响,一些动物也会在霜降时节发生一些变化。
比如草原上的豺狼,它们一般都是夏季在白天出来觅食,而到了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它们会转变作息规律,改为夜间出没捕猎。
除了豺狼之外,一些小动物也会选择在霜降时节进入冬眠状态,蜇虫就是其中之一。
在霜降之后,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蜇虫也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时候被蜇虫蛰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
"霜降"来历
霜降的名字起源于什么呢?
早晨起来的时候,地面上可能会布满一层白白的霜花,这就是因为夜晚气温骤降,水汽凝结在地面上形成的。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在霜降时节,夜晚的温度会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这样水汽才能够凝结成霜花。
所以"霜降"两个字的由来其实也非常直观,就是因为天气转冷了,出现了"降温"现象。
并且在古代的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利,一旦天气寒冷人们出行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人们就将这个时节称为"霜降"。
并且还有一句农谚:"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也可以看出,在早晚不同的情况下,后续天气变化可能会非常大。
"霜降"前后变化
说到植物方面,在北方地区中稻种植较多,在收获前夕会正好遇上"霜降"时节。
而正好在"霜降"之前呢,稻谷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被"挑米如挑糠"般摇晃一下,就能够轻易把里面多余的水分甩出来。
而在"霜降"之后呢?稻谷收获之后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发霉腐烂等情况发生。
但是如果能够把握好时间,在收获后不久接着晒干,则可以保证粮食的储存安全。
还有人们种植的许多蔬菜水果呢?像胡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都需要经过露地收获,并且如果遇上连续下雨天容易泡水腐烂。
但是"霜降"后呢?地表温度已经开始下降,并且植物也开始失去生机,在收获之后可以放置时间久一点也不容易出现问题。
而动物方面呢?不仅仅只有昆虫才会受到影响,在"小寒"的前后还会有许多变化哦!
比如说许多动物也会在此时选择进入冬眠状态,并且在冬眠之前呢?它们还会寻找合适的环境和食物储备一番。
所以在"霜降"之后,很多动物就会进入相对隐蔽的环境内进行冬眠状态,并且也不会轻易出现在人类视野内。
所以大家在此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野生动物呀!并且由于此时昼夜温差增大,并且气温较低所以要注意添衣保暖哦!
结语
霜降不仅是气温变化的标志,更是我们生活中许多细节的转折点。无论是植物的收获还是动物的冬眠,都是大自然的智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