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官的《生万物》,播出期间带动了不少女性形象相关话题。
回顾近两年的剧集话题,不难发现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正在成为许多观众格外关注的关键点,女性互助情节更频频制造出圈话题。
但伴随着更多剧集出现类似情节,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除了对观众情绪的响应,这种国剧"新常态"指向的是怎样的营销思路?女性互助是否会形成新的创作套路,又如何避免观众产生钝感甚至反感?
群像与互助
剧版《生万物》改编的一个重点,就是女性群像的设计,比原著多了许多温情和复杂性。
无论是临终还愧疚着"对儿女不够好"的绣绣娘,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中的绣绣、为她与人争辩的大脚娘,都有着让观众感动的人物闪光,后者在演员迟蓬的演绎下更成功出圈。
即使是立场与宁绣绣相反、在传统创作中偏反派人物的角色如费左氏,通过秦海璐的演绎,会让人看到当家主母强硬背后的迷茫,其在封建礼教规驯下被封闭的自我人格,映射着角色的悲凉底色和注定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