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首波党务人事安排出炉 这二人先被重用

2025-10-24 15:28  头条

国民党权力核心迎来新一轮洗牌,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22日,刚刚当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迅速出招,先后宣布任命李乾龙和季鳞连担任副主席,并由李乾龙兼任秘书长。

同一天,朱立伦在中常会上宣布包括他本人在内的211名党务干部总辞,一场制度性的清场正式启动,此时此刻,台湾政坛的权力传递不再是形式。

更像是一场方向感明确的重构,面对岛内分裂的舆论与复杂的两岸关系,这番动作释放出怎样的信号,郑丽文的"第一步棋",究竟走得多远,又走得多稳?

郑丽文的"左膀右臂"

10月22日,郑丽文公布了她上任后的第一波关键人事安排,李乾龙被任命为副主席兼秘书长,季鳞连则任副主席,从资历看,两人并非新面孔,但此次被郑丽文"先用为强",信号非常明确。

李乾龙出身地方党务系统,曾任新北市民政局长,深耕地方派系多年,被视为党内"整合高手",李乾龙的协调能力有望协助国民党整合目前在野的14个执政县市,巩固地方根基,这一任命被看作是郑丽文对党务系统的"精准调度"。

与之相对,季鳞连的出现,则更像是对军系的一次"回归号召",作为退役海军上将、原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鳞连在2025年党主席选举中成功动员黄复兴系统6万多张选票,显示其在军系基层的强大影响力。

黄复兴党部名义上有17万党员,而他能动员三分之一实投,已属罕见,有分析指出,军系这股"沉默力量"正是国民党近年来选战中被忽视的资源。

从布局上看,这两人一文一武,一地一军,正好成为郑丽文"开局落子"的双支柱,既有李乾龙这样的地方老将守住地盘,又有季鳞连这样的军系代表稳住基本盘。

这种"稳中求进"的人事布局,透露出郑丽文对未来党内改革的清晰考量,她不是单纯清洗旧人,而是通过务实用人,抢先筑牢根基,而这一步,正是为下一场更彻底的制度性变动做准备。

朱立伦的总辞

同样是在10月22日的中常会上,朱立伦宣布包括他本人在内的211名党中央党务人员全面总辞,这一决定几乎在岛内政坛引发震动。

不同于以往党主席更替后的"磨合期"或"人事博弈",这次国民党选择了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动清场。

据媒体披露,总辞范围涵盖了所有一级主管及地方党部主委,等于整个中央党务机构从上到下"归零",为郑丽文组建新团队彻底清除制度障碍。

而朱立伦本人也将搬离党中央大楼,转至台北市内湖区办公,表明未来角色将转为边缘或顾问性质。

这种"制度性清场"在国民党历史上极为罕见,大概率会成为未来党内交接的范本,其背后的逻辑不仅是尊重新任主席的用人权,更是为避免过去"新官难下旧人台"的权力缠斗,主动腾出空间。

但朱立伦的"退",也不是全然退场,他核心班底中的江俊霆等人仍在党内保有影响力,为2028年选战提前布局,这种"有序撤退"更像是"分区管理":一边是郑丽文主导的中央改革,一边是朱系人马保有地方影响力。

换句话说,在表面上是权力交接,实质上却是一次制度重组和权力再分配,而这种制度革新,也为郑丽文更进一步理顺党内路线、统一战略方向创造了前提,这也引出了眼下最敏感的问题: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究竟要走向何方?

郑丽文的两岸路线

上任仅几日,郑丽文就没有回避"最烫手的山芋",两岸关系,她公开表态,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甚至不排除在适当时机访问大陆,这番言论在岛内激起不小波澜。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10月22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欢迎一切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声音",肯定国民党新的表态方向,

不过,岛内反应却明显分裂,深蓝阵营给予高度支持,认为这是国民党"回归本色";但中间派则担忧,这种直接摊牌的姿态可能引发年轻选民的反感,甚至在选举中被对手操作为"亲中倾向"。

郑丽文的立场虽有助于稳定两岸沟通基础,但也可能在岛内舆论上面临长期压力,尤其是在民进党已将"抗中保台"操作为政治主旋律的当下,任何与大陆接触的动作都易被标签化。

从国际视角看,美国方面正在密切关注国民党的路线变化,一些华府智库认为,如果国民党在对陆政策上采取更明确的和平统一方向,可能促使美国政府对台政策进一步调整,特别是在"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的边界上重新评估。

郑丽文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对过往"模糊路线"的一次清算,她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选择将路线公开摆上台面。

这种"战斗型布局"虽然冒险,却也有其战略价值,她在正面迎战民进党的同时,也试图整合蓝营内部的路线杂音。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岛内民意尚未转向统一论叙事的背景下,这条路线能走多远,党内的认同度是否足够支撑她完成转型,这些都是郑丽文未来绕不开的考验。

郑丽文的上任与朱立伦的总辞,标志着国民党高层权力重组正式展开,这不仅是一次人事更替,更是一次路线的校准与制度的刷新。

这种转变为两岸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也可能成为岛内政党制度创新的示范,但改革的代价从来都不低。

郑丽文的路线虽清晰,却也充满挑战,她所展开的每一步,都落在一个更大的棋局上,是要走出过去的模糊,还是要承担直面的代价。

两岸统一是历史的方向,而郑丽文的每一步,也许只是刚刚开始,国际社会或许还未意识到,这场"岛内权力微调",正悄然牵动着更大的区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