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制裁12家中国公司,外交部:欧方根本没有资格对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合作说三道四

2025-10-24 16:10  头条

欧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上次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把中国的两家实体企业列入清单,这回直接将总数升级到12家,其中4家石油相关实体以"规避西方限制措施"上榜,这算是欧盟迄今"经济影响最大"的对华制裁。

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欧方根本没有资格对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合作说三道四。

一、为什么欧洲制裁俄罗斯的刀,总会莫名其妙砍到中国头上?

第一,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欧洲发现自己快扛不住了。乌克兰前线每天烧掉的钱都是天文数字,炮弹、无人机、防空系统,哪一样不是吞金兽?之前美国是头号金主,但特朗普上台后风向突变,明确告诉欧洲:这担子,你们得多扛点。

可欧洲自身难保啊,德国财政紧张,法国社会压力大,东欧国家也有些疲了。现在制裁俄罗斯的效果又十分有限,俄经济反而靠"向东转"稳住了阵脚,中国成了俄罗斯能源和贸易的生命线。

欧洲一看急了,自己制裁了个寂寞,于是想掐断这条"输血管"。但直接对中国开火风险太大,只好用"规避制裁"当借口,挑几个中国企业杀鸡儆猴。

第二,欧洲在试探中国底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就放风,要打击"第三国"的俄罗斯能源合作,中国首当其冲。这次被制裁的4家中国石油企业,就有两家炼油厂、一家贸易公司,,说白了就是针对中俄能源纽带。

欧洲的逻辑是:既然动不了俄罗斯根本,就吓唬吓唬中国,逼中国减少对俄支持。但欧洲忘了,中国不是软柿子,7月欧盟制裁两家中国金融机构时,中方立马反制,把欧盟两家银行拉进黑名单。这回欧盟又来,中方商务部早已撂下狠话:"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并警告将"采取必要措施"。

第三,欧洲在给美国"交投名状"。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俄政策更狠,欧盟不得不紧跟步伐。美国这轮制裁针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这两家占俄原油出口一半;欧盟就顺势拉上中国,显得自己"立场坚定"。

但这一刀砍下去,欧盟自己恐怕会更疼。中国早已不是只能被动接招的选手。上次欧盟制裁中国金融机构,中方立刻对等反制,将欧盟两家银行列入清单。

这次规模更大,中方的反应必然更坚决。这无疑将给本已困难的中欧经贸关系雪上加霜,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风险陡然升高。杀敌八百,自损可能不止一千。

二、为了被冻结的163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乌欧内讧了

现在无论是欧盟还是乌克兰都缺钱,那钱从哪来?他们盯上了俄罗斯被冻结的那笔巨款,高达1630亿美元的俄罗斯央行资产。

这笔钱自打战争一开始就被西方冻结,像块肥肉挂在空中,看得见,但以前碍于国际法、金融稳定等顾虑,欧洲一直没敢直接吞下。现在,顾不上了。欧盟终于决定,要动用这笔钱的收益,甚至可能动用本金,来给乌克兰"输血"。

但这第一步,就卡壳了。怎么用这笔钱,欧盟内部和乌克兰先吵翻天了!

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强烈要求这笔钱必须主要用于购买"欧洲制造"的武器。一来,能直接支持自家奄奄一息的国防工业,刺激生产,拉动就业。

二来,想把乌克兰的国防需求牢牢绑在欧洲的战车上,增强欧洲对乌克兰局势的掌控力,减少对美国军火的依赖。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乌克兰一听就急了,直接喊话欧洲"任何条件性都会破坏正义原则!"话很重,意思很明白:我们是受害者,钱是俄罗斯的赔偿,怎么用当然我们说了算!

乌克兰给出的理由也非常现实:第一,欧洲军工产能根本跟不上乌克兰的消耗速度,而且有些关键武器,比如远程导弹、高性能无人机,美国的产品更成熟、更及时。如果钱被限定只能买欧洲货,那不是等着挨打吗?

第二,战争不仅是前线厮杀,后方城市被炸成废墟,成千上万的平民需要补偿和安置,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乌克兰要求拥有自主权,根据最紧急的需求,可能是F-16的零部件,也可能是基辅一栋大楼的重建,来灵活分配资金。

乌欧的这场"内讧"表面看是为了钱,内核是"主导权"之争。欧洲想当"管理者",乌克兰要当"支配者"。欧盟委员会想了个折中方案:大部分钱用于武器,小部分用于预算支持。但这个方案,两边都不太满意。乌克兰财政明年就有180亿美元的大窟窿,他们急着在年底前拿到钱。

三、人狠话不多,普京亲自坐镇指挥俄军核演习

就在欧洲和乌克兰扯皮的时候,普京一声令下,俄战略火箭军从普列谢茨克发射了一枚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横跨欧亚大陆,精准命中了堪察加半岛的靶场。几乎同时,俄战略核潜艇从巴伦支海发射"深蓝"潜射导弹,图-95战略轰炸机发射了远程巡航导弹。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点?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取消"普特会"。特朗普原本想撮合俄乌"就地停火",但普京坚持要乌军撤出顿巴斯。特朗普觉得丢面子,一气之下撕毁会面计划,还威胁加码制裁。

俄方强调军演"不针对任何国家",这是标准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动员国家最高等级的战略力量,警告对象不言自明。普京就是用行动告诉美西方:所有的经济压力、外交羞辱,在毁灭性的核力量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精于计算,信奉"极限施压"。普京此举,就是要把最坏的底牌亮出来:你想撕破脸硬来?可以,但代价是核战争。你承受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