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龙这么急着对华撂狠话,背后的心思也不难猜。法国在失去非洲传统势力范围后,急需在 "战略自主" 的旗帜下证明自己的价值,想通过对中国强硬来重塑法国在欧盟的地缘政治领导权。再看看法国国内,经济被印度超越,增长乏力,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马克龙的支持率也一路走低,他急需要一个 "对外强硬" 的姿态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政治压力。可他没搞明白,现在的世界早就是相互依存的格局,靠恐吓换不来真正的战略自主,更赢不了尊重。
回顾历史也能发现,欧盟在 "核选项" 上从来都是 "雷声大,雨点小"。当年面对特朗普的钢铁关税,欧盟多次放风要启动这一工具,最后还是靠谈判解决;俄乌冲突时面临能源危机,欧盟内部也有人提议用它对付俄罗斯,结果同样不了了之。连早就撕破脸的俄罗斯,欧盟都下不去手,真要对中国动用这一工具?可能性实在太低。毕竟 "贸易核弹" 的引信握在欧盟手里,引线另一头绑着的可是中欧双方的经济未来,真引爆了,谁都讨不到好。

欧盟现在的尴尬处境,说到底是自己战略短视造成的。过去几十年享受着全球化红利,却懒得建立关键矿产的自主供应链,现在面临稀土供应问题,不想着坐下来和中国好好协商,反而先指责中方 "经济胁迫",甚至威胁要动 "核选项"。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进一步破坏中欧之间的互信。中国的稀土管制大门并没有关死,只要欧洲企业遵守中方规则,合作的空间一直都在。要是欧盟真听了马克龙的话,非要走对抗的路子,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毕竟在这场博弈里,欧盟能打的牌,可比中国少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