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中国会忍让?人还没来中国,德国外长当众叫嚣,率先提出两个要求,中方挑明"红线",后果自负!
据报道,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原定本周访问中国,却在临行前突然宣布行程推迟。德国外交部的官方说法是中方安排的会谈不够多,德方对此表示遗憾,暗示接待待遇不符合外长身份。然而,整个事件的脉络表明,这场"访华风波"远比表面上的礼节安排复杂得多,也暴露出德方在外交姿态和策略上的严重误判。
瓦德富尔上任几个月以来,多次言论引发争议。他在访华前就公开宣称,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强调"自行决定政策具体实施方式",并提出台海不能"单方面改变现状",直白地要求中国放弃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地区。这种话语表面上是关心和平与全球经济稳定,实际上明显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中方回应明确指出,瓦德富尔的言行未明确反对"台独",实质上是在为"台独"势力释放信号。外交礼节上的克制无法掩盖政治红线的触碰,中方安排的王毅外长会晤已经体现出极大耐心和宽容。

更值得注意的是,瓦德富尔的访华本质上是德国"求人办事"。德国希望就稀土出口审批加快、安世半导体产品恢复出口以及为德国总理默茨访华做前期铺垫进行磋商。中国稀土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中举足轻重,德国是欧洲获取量最多的国家,而芯片出口涉及高端制造与国际产业链合作。这些都是德国希望在中国面前"拿好处"的议题。可讽刺的是,德国外长不仅没有收敛,而是公然在行前摆架子,妄图通过舆论施压换取主动权。这种傲慢让人不禁怀疑,德国是把外交当成了个人表演场。
瓦德富尔在公开场合不仅对台海事务指手画脚,还对中俄关系妄加评论。他呼吁德国与日本合作,共同应对所谓"中俄挑战国际秩序",并要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施压普京停战。这些言论不仅无视历史敏感性--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同为战争策源地--更是对中俄战略自主的公然干涉。试问,一个外交部长把历史当作工具,用威胁和道德牌来对抗二战胜利国,这种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从外媒报道来看,德国外长对中方安排的不满可能更多是表面文章。中方安排的日程已涵盖主要会晤,形式上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德媒甚至讽刺称,"中国方面没有人愿意见他",暗示瓦德富尔的尴尬完全是自找的。他的举动不仅未能争取到任何实质利益,反而凸显出外交上的无礼和轻率。想象一下,一个"站着就想把饭吃了"的外交部长,这种自负最终只能碰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