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出现重大转变,中国出手的时间到了?(2)

2025-07-17 17:44  直新闻

直新闻:目前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中又要转向冲突,您觉得中国应该怎么做?

特约评论员 庚欣:我认为,美俄不仅在乌克兰、包括在中东最近也频频出现了矛盾恶化的情况。使得本来大家期待的、也是特朗普上台前后不断强调、上台后确实有所缓和的美俄战略关系,又转向紧张了。面对这种负面的变化,我觉得首先要抓住造成美俄矛盾积重难返的根本症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美俄从80年前二战结束,就形成了两大霸权构建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冷战结构。今天在乌克兰、中东以及朝鲜半岛,其实都保留了当年的一些冷战遗存。双方多年来互相伤害,积怨很深。虽然后来以苏联及华约解体而结束,但之后伴随"北约东扩"等美俄之间新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美国的颐指气使、为所欲为且过度操作,俄罗斯的内忧外患、进退失据因而悲情积蓄,都在不断恶化双方的关系。这次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仇旧恨的总爆发。尽管由于双方在核风险等的高度共有和综合力量的相对均衡,使得美俄至今并未直接下场厮杀且时有缓和。但正如当年美苏也常有协调,甚至在核裁军等也确实有过一些共识行动,根本的政治互不信任及积重难返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矛盾和情感隔阂都很难轻易缓解,即使出了特朗普这样极为特别、对俄罗斯有些谅解的政治人物,也正如八年前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美俄这样并非一日之寒形成的冷冻关系,绝非可以一日暖化或转圜,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磨合、碰撞才能逐渐走向缓和。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的斡旋作用最近越来越显得重要。

首先,中国有这种斡旋的综合实力。美俄都信奉"凭实力说话"的强权逻辑。这也是近年来中美闹别扭的重要原因,即美国总是猜疑中国"国强必霸",抢美国的蛋糕。但也正因为中国有了现在这样的实力,美俄尤其是特朗普和普京这样性格的人,才可能真正从心里尊重和在意中方的意见。

其次,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建设性、政策成熟、有善意的大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只有中国是可以和美、俄、欧洲、乌克兰等各国都友好合作、坦诚相见的大国,如同在中东推动"中国版和解潮",使美俄都感同身受一样,伴随着美俄在乌克兰再次陷入僵局,本来以为特朗普上台可以有所缓和但又适得其反之际,中国应该有所作为,也可以有所作为,因为"和平"不仅是中国人的理想和主张,也是我们中国重大的现实利益,更是中美俄今天最大的公约数和可能寻求的共同点。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一直就是一个最具建设性、最成熟善意的伙伴性存在,不仅和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和其他美欧各国,从历史到今天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稳定、最成熟、最富有战略价值的大国关系,双方始终从历史纵深、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动荡变革世界带来的挑战。但是,从十年前的克里米亚事件,到三年前的俄乌冲突至今,中国积极务实的"劝和促谈"立场是一贯的。中国是联合国"五常"中唯一没有卷入乌克兰战火的大国,在这个地区也没有政治、历史的包袱,因此在缓和冲突僵局中易于担当斡旋和调解的角色。这在中国近年来斡旋俄乌及美欧关系等过程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而中美之间最近也连连达成一些建设性的共识,连闹得天翻地覆的关税争端,中国都可以和美国协调相处。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也说"不排除延长关税减让的暂缓期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具备与各方尤其是和美国等大国的这种协调能力,因此各方都对中国寄予信任、期待和厚望。日前,伊朗前驻华大使也公开提出,中国最适合作为美伊谈判的中间斡旋人,因为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减少地区冲突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和各方都具有信任关系。在特朗普几次踢到普京的铁板之后,他也一定对中国的斡旋抱有期待,而且这也是中美俄在不同领域构建正确相处之道的好机会。中国和美俄之间现在恰好都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发展节点,美俄关系又出现了明显的困难,中国和美俄两国都是以"合作为唯一正确选择"的,而且我们的合作又都是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作为共同基础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第一粒纽扣"。因此在这时,中方完全有可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美俄目前面对的困难,提出我们的主张,加大斡旋即劝和促谈的力度。

从美俄在乌克兰发生冲突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应"作壁上观",不要介入。对此,我一直不敢苟同。特别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最近美俄都有一些明显的缓和态势,但同时双方相处中又因为"互信不足"和"不善协调"而出现了一些困难,这时我们中国恰好可以发挥"有信用"、"善协调"的优势,更积极地参与斡旋,在缓和美俄关系的同时,成熟构建中美及中俄相处之道,协调构建新型、稳定的大国关系,为缓解乌克兰及中东等地区冲突,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真正的正能量和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