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出现重大转变,中国出手的时间到了?
直新闻:特朗普一贯在政策上摇摆不定,朝令夕改,这次在俄乌问题上又来了一个大转变,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其实,特朗普的这种摇摆性,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最开头针对美国几十年来一些建制派的政策做法,尤其是针对拜登和哈里斯等,几乎就是"逢拜必反"式的"颠覆性摇摆",包括对俄罗斯等这种传统政策上的敌友定位等,特朗普都展现出了他和拜登等人不同的政治特色和政策取向,这在国际上来看,是美国整体上的一种"政策摇摆"。
另一类就是特朗普对于自身政策的一些摇摆,即"自我摇摆",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面手法"。在经济上,如关税问题,一会儿软一会儿硬,变来变去,在俄乌政策上也表现得很突出,开头说"24小时就摆平俄乌冲突",而且不惜与欧洲各国及乌克兰等"反目",以求得俄乌停火。同时也争取缓和美俄关系,甚至还想争取拿个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事与愿违,乌克兰不听话,欧洲很强硬,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不满。而且,普京几乎不领情,虽然在中东问题上,普京似乎让了特朗普一手,没有在美国打击伊核问题上做什么纠缠,但毕竟在俄乌冲突上依然没有停手,而且还把战火越烧越旺,普京明确说要在两个月左右拿下乌东四个地区。
这样,就使得特朗普被内外诟病为所谓妥协,得不到看得见的回报,反而使他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骑虎难下"的局面。他最近在美国国内的民调支持率屡创新低,这与他在俄乌政策上的失算是密切相关的。于是,善于"变脸"的特朗普,就故伎重演,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开始对俄罗斯采取施压的态度。
尽管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施压,在很多人看来,还是给了普京很大的面子和机会的。因为他说的是,要在50天之后才作出对俄罗斯加征关税的决定,而普京恰好又是以这两个月为期,准备实现在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这让大家感觉到,好像这两个人又在搞一个游戏,特朗普表面上棒子高高举起,实际上是轻轻落下,还给了一个让普京完成计划的缓冲期。但我认为,这是美俄关系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特朗普采取这样的动作,就如同在他刚上台时改变拜登对俄政策时一样,当时用"软的"一手讨好普京,却没有得到希望的回报。现在他对俄罗斯换成"硬的"一手,采取施压的态度,尽管普京心里也明白,他的施压是有节制的。可是,普京以及俄罗斯主流的政治人物们,和美国、西方打交道几十年,特别是冷战后3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他们相互之间已经没有基本的信任了。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美国始终是乌克兰的主要靠山,即使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表态有变化,这次恢复军援又主要是防御性武器并由欧洲各国买单,但俄乌冲突根本上是美俄对立这个基本定位和分野并没有改变。何况,特朗普本来就是个"不靠谱"的性格,又是一个短周期的总统,特朗普的"表态性"政策到底能够维系多久都很难说,现在特朗普又做出了一个几乎比拜登更过分的"居高临下"的强硬施压态度,甚至公然向泽连斯基提及"是否能打到莫斯科?是否能击中圣彼得堡?"这样过分的话题,普京和俄罗斯恐怕是很难和美国从现在的这种对抗状态走向缓和的。我估计普京仍然会抓住眼下对自己比较有利的机会,尽量扩大在乌克兰的现有战果,至少可以为以后的和谈多捞些筹码。他恐怕不会按照特朗普的安排行事。
如果普京继续打下去,而不管特朗普作何反应,都会逼迫特朗普朝着强硬的方向移动,就可能使美俄关系再次走向对抗。这就是战争"恶性循环"的客观规律,很多时候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不是特朗普耍一个或软或硬的花招就可以操作的。
本来,在特朗普刚刚上台时,包括我本人也认为,他有推动俄乌停火的可能性。但是事实证明,无论是他那种唯利是图的出发点,还是急功近利、过于粗糙的操作方式,以及对俄罗斯和各方缺乏谅解、并不尊重的很多言行做法,这些都导致了他本来可能确实想推动停火的正面意愿,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