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深夜被炸,高官被暗杀,普京用实际行动警告西方,特朗普:很不满
根据环球网报道,乌克兰官方证实,首都基辅在9日深夜至10日凌晨遭大规模袭击,一名国家安全局高官在街头遭枪击身亡。这两起事件看似孤立,实则是近期俄乌冲突升级的缩影。
先看基辅的"深夜风暴"。从当地时间9日22时到10日8时,这座城市被爆炸声笼罩了整整10个小时。乌克兰空军透露,俄军出动了约400架各型无人机和十余枚战术导弹,目标很明确--不是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而是环绕基辅的多条公路和铁路枢纽。这些交通线是西方援乌武器进入乌克兰的"生命线",炸断它们,相当于给乌军的补给踩了脚刹车。关键时刻,基辅市警方接到报案:国家安全局上校伊万·沃罗尼奇在市区一处街道遭近距离枪击,身中五弹当场死亡。尽管俄官方没承认这起暗杀,但乌方官员私下表示,"时间点太巧,很难不让人联想"。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为何选在这个时候动手?得从最近的国际局势说起。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近期频繁释放信号:一边说要恢复对乌军援,一边又威胁要施压俄方回到谈判桌。7月7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很快会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还说"欧洲盟友也会帮忙"。这种"又打又拉"的做法,显然让俄方坐不住了。普京的态度很直接--用行动回应威胁。炸交通线是为了切断乌军的"输血管",暗杀高官则是警告乌方"别玩火"。正如俄国防部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级军官所说:"我们不接受西方用武器替乌克兰'划红线',该让步的是他们。"
再看美国那边的动作。特朗普嘴上说"对普京很不满意",行动上却没闲着。他7月14日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明确表示,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提供军事装备,费用由北约承担。至于最让泽连斯基期待的"爱国者"导弹,特朗普拍胸脯保证"几天内就能运到",还说"一些欧洲国家会把自家的系统转给乌克兰"。这话说得漂亮,但仔细想想,北约分担费用不等于美国不掏钱,欧洲转交武器也得看自家库存--德国媒体早就抱怨过,他们的"爱国者"导弹已经给了乌方超过自身储备的40%,再转交实在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