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胃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一定要用心呵护!(2)

2025-03-26 10: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第二大脑'与我们的主脑--大脑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个被称为'肠脑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大脑和胃肠道能够相互传递信息,使得大脑能够影响胃肠道的功能,而胃肠道也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功能,包括人们的情绪。"魏玮表示,对应到临床诊疗实践,治疗相关疾病不能只从单一的消化系统或者单一的中枢系统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想办法两者兼顾、同时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不仅诊断具有挑战性,疗效也欠佳,如胃食道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等。魏玮介绍,对此,西医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而中医虽然有办法,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换言之,中医治疗疗效的指标体系亟待建立完善。

于是,魏玮带领团队在传承中医药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结合"脑-肠-微生态轴"科学内涵,提出了"脑肠同调"的治疗理念,它强调通过调节肠道健康来改善大脑功能,反之亦然。

"脑为神明之枢,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即中枢神经系统,是主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肠为脾胃及大小肠,统指消化道;调,指让机体达到'和合'的和谐状态,包括内服、外治、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等。"魏玮介绍,"脑肠同调"主要体现在中枢对情感、认知等的调节以及借助脑-胃-肠轴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肠病要治脑,脑病要治肠"

为了验证"脑肠同调"这一理念的有效性,魏玮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证实,中药能够同时作用于中枢和消化系统,发挥治疗作用,脑肠同调可以实现脑病治肠、肠病治脑,具体治法包括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调枢启神法。

"消化系统疾病难治之处就在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是跨器官、跨脏腑类的疾病。我们提出'脑肠同调',就是同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我们有自己原创的手段、方法、实验数据和临床试验等。"魏玮表示,中医的"脑肠同调"思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从循证医学角度探究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了临床验证,它是东西方医学交融互鉴的结果,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多维度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2年9月,以"基于多学科视角的'脑-肠-微生态'前沿与技术"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33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据介绍,香山科学会议是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高级别的闭门研讨会,来自国内20余家单位的多学科、多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魏玮被聘请担任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他在报告中表示,"脑-肠-微生态轴"关键环节在中医药疗效机制中的作用是未来"脑肠同调"理论与实践的重点研究内容,也是中医药在胃肠病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